华罗庚用优选法帮助医生研制降压药的故事

洪大夫说有两位科学家对他影响最大,其中一位就是著名的数学大师华罗庚。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呢?

原来1970年,洪大夫随下厂医疗队到北京仪器厂,开展防治工作。他们边劳动,边给工人治病。那时洪大夫从医学院毕业已经10年,他和同事们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研制出了“溃疡一号”,效果好,远近闻名。正在工厂推广优选法的华罗庚患有胃溃疡,经过洪大夫用“溃疡一号”的两次治疗,好了,从此他与大数学家华罗庚成了忘年之交。

刚开始到工厂,工人称他华教授,后来叫他老华,华师傅,真正成自家人了。

 

每到一个地方,集中省里省外的200 名左右的人员,办一周的学习班。有时一个训练班下来,产生几十项成果,既省钱,又增产。

如此好事,出师并不利。有人说他沽名钓誉,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要跟他学。华罗庚压力很大,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国外计算机出现,应用数学开始渗透各个领域,他搜集了好几百份国外应用数学的资料,进行了理论上的计算,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可以使管理工作改变面貌,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1964年3 月18日,毛泽东给华罗庚回信:“华罗庚先生,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这给华罗庚鼓舞很大。以后华罗庚到西南铁路,风言风语还不断,他又给毛泽东写了第二封信。

1965年7 月21日,毛泽东再次亲笔回信:“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

  华罗庚把领袖的两封来信装在镜框里,挂在墙上,从此更坚定了到工农中去的决心。他带着数学方法小分队,走遍了全国20多个省的几百座城市,几千家工厂,给成千上万的工人及技术人员讲课,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华罗庚说,科学的目的就是为生产力服务,科学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才是真正的科学。这给了洪大夫很大的启示,深刻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

  上世纪70年代,医院急诊科的观察室,脑溢血病人很多,罪魁祸首就是高血压。洪大夫去的仪器厂中高血压患者也比较多,吃降压药很麻烦。都是高血压,有的人一种药就能控制,有的人要两种甚至三四种才能控制。一天吃三次药,一次三四片,还不能间断。有时工人一忙忘了吃,血压就上去了。洪大夫想,要是有一种简单方便的服药方法就好了。

  1958年有关部门曾进行过一次高血压大普查,三个月的时间在北京普查了100万人。阜外医院心内科的黄宛、刘力生、郑德裕等专家为方便高血压的普及治疗,配制了“降压静”片,包括利血平、血压静和利尿剂,效果良好。治高血压的药有很多种,洪大夫和同事决定在“降压静”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研制一种更方便的降压药。这很难,又要疗效长,又要效果确切,还要安全、副作用小。

  洪大夫请教华罗庚。华老提出可以用优选法,根据系统工程论和整体医学的观点,进行药物筛选和实验。经过三年,在华罗庚教授的协助下,研制成功北京降压0号,以后又研制出降压一号等复方降压片。每天一片,对轻中度的高血压都有效,只要坚持吃药,就可以稳定住血压,而且药价低廉。别看一片药只有几分钱,但在人群防治中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吴英恺教授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名义上书卫生部,认为降压0号高效、平稳、安全、价廉,推荐降压0号用于大规模人群的防治。1997年,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公布58种单种药,28种复方降压药,作为国际上的重要参考,其中好几种复方药的配方与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降压0号成分相近或很接近。如今,降压0号一年生产6亿片,可为患者节省30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