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问题也是记者的问题,走下领奖台的吴文俊被记者团团围住。他说,这可能与数学的特点有关。搞数学没有时间限制,既不像记者写文章要赶着出报,也不像下棋比赛超时就不行,什么时候想做就什么时候做,有时坐下来可能一干就很久,有时脑子里空空的就什么也不做,所以和年龄没关系。这话听起来轻松,但事实上是吴老一门心思钻研数学的真实写照。
“搞数学当然是很艰苦的,”吴老收起笑容,“要说我为什么永不放弃,主要还是因为爱数学,为了给中国的数学在世界上争口气!”听着老人铿锵有力的话语,他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气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为了给中国的数学争口气,吴老1946年赴法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于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年仅38岁,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学部委员。同年吴老因在拓扑学方面的奠基性研究,荣获中国科学院奖金(国家自然科学奖前身)一等奖,而与他同时获得此项殊荣的是钱学森和华罗庚。他的名字早在50年代就响遍神州大地,而在国际数学界,科学家们常常引用他的成果,称作“吴公式”、“吴示性”、“吴示嵌”。
70年代后期,已经60高龄的吴老,又将数学研究巧妙地与蓬勃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祖国古代数学算法化的思想,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的先河,从事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成为国际自动推理界的先驱,他的研究成果又被国际同行称为“吴方法”,并已经被应用于当前流行的符号计算机软件研究工作中。为了献身数学,他将自己的生活简单了再简单,不喜欢音乐,不喜欢锻炼,唯一可算作爱好的就是看别人下棋,可他很少与人对弈,因为怕上瘾,花去太多的时间。他说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可是躺在床上,思考最多的还是他喜爱的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