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窑 陶瓷之路

弘治、正德时期

  弘治时期景德镇瓷器的生产一度断断续续,御厂曾经停烧达十八年,传世品较少,主要烧制白釉、单色釉、青花、五彩、斗彩等品种,色釉以娇黄为最佳。弘治娇黄釉由于对原料配方烧成温度和气氛掌握恰当,取得很大成就。颜色均匀光润,遍体一致,配置金彩后更加富丽堂皇,气度不凡。弘治青花是成化青花的延续,所用青料仍为平等青,器物以盘、碗为主,纹饰也沿袭成化,以龙纹为主,莲池游龙最具特色。

  正德年代为1506-1521年,《江西大志、陶政》记载:“正德初,设御器厂,专管御器。”在此期间景德镇御窑厂又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生产白釉、蓝釉、酱釉、红釉和包括青花、五彩的各种彩瓷。早期青花采用平等青原料,薄胎白釉,青色淡雅,与成化、弘治相似;中后期采用石子青、回青等。皆胎骨厚重。用石子青者,色青浓而带灰,花纹浸润严重,用回青者,色翠青欲滴,但由于回青价高于黄金,应用极少。正德五彩多以青浅绿为地,釉厚实透彻,颜色鲜艳。更创制“素三彩”品种,以黄、绿、紫三色绘釉上图案,不用红彩,这可能是名之由来。素三彩以其淡雅清素闻名,成为以后历代皇宫御用器不可缺少的品种。正德器型比成化、弘治丰富得多,烧制大量大件器物。纹饰多用回族文字构成图案,称“回回花”,亦为独创,还有伊斯兰教和道教题材也比较多见,在一些外销瓷中甚至画有西洋图案,可见中国瓷器史上西洋的应用自正德起。 

  斗彩香炉斗彩香炉
  
  明,弘治。景德镇窑,高度12.5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3厘米。敞口,突唇,斜腹,平底,下承外撇三足。口沿,底边及内里施白色釉。外壁以红色为地,以深蓝绘纹饰。近口和近底处各突起一圈粗弦纹,把纹分为三层。上层为云纹与飞鹤纹,中层绘飞马相逐与云纹,下层绘波浪纹。器形规整,图案尤其生动精美。素三彩鹿桩塑器

  素三彩鹿桩塑器
  
  明,弘治,景德镇窑。深蓝色树桩,娇黄色雏鹿倚于桩下,频频回首。下承变形莲瓣式双层底座,涂以蓝、黄、褐三色,层间以圆珠相隔。现藏江西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

黄釉盘  黄釉盘
  
  明,弘治,景德镇窑。高4.1厘米,口径20.9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此盘敛口,弧壁,圈足。底书“大明弘治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通体施黄釉,素面无纹,釉色均匀,清澈莹润,如一弘净水。孔雀绿釉碗

  孔雀绿釉碗
  
  明,正德。口径15.9厘米,撇口,深弧腹壁,圈足,近底处饰一圈仰莲纹瓣。器内及底心施白色釉,外壁全施孔雀绿釉,釉色翠碧雅丽,宛如孔雀羽毛般鲜艳青翠。青花阿拉伯文罐

  青花阿拉伯文罐
  
  明,正德,景德镇窑。高36厘米,口径17.3厘米,足径18厘米。现藏首都博物馆。直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下收敛,折底圈足外撇。通体施白釉,釉色闪青,以青花绘纹饰多组。口沿饰回纹一纹,颈上绘六圆形开光及对角云纹,开光内书阿拉伯文。腹上绘缠枝灵芝纹,开光两面,内为如意头及阿拉伯文。胫部绘蕉叶,足边绘如意头。为正德时期典型造型与纹饰。

 

成化时期  嘉靖、万历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