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总总说北极

  源远流长的历史

  顽强的北极生命

  资源开发与保护

 

 

 

    北极博物馆 > 科学考察在北极 > 北极探险与科学


法国的北极考察活动

  1947年2月27日,法国内阁决定成立法国极地考察队,制定了极地考察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1.应用一切调查形式和手段,加深对极地及其毗邻区域的认识,以利开发极地资源;

  2.有计划地组织极地考察活动,完成极地研究项目,鼓励、赞助和推进极地区域的一切科学调查、出版、传输极地观测资料和调查成果;

  3.收集和综合有关极地考察的文献资料,研究和分析各国极地考察现状,提出和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加速法国极地考察的进程。

  1948年5月14日,法国“力量”号极地调查船从卢昂起航,揭开了北极格陵兰岛探险的序幕。1949年,在“LB30”型飞机的空中支援下,由35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北极考察队在格陵兰岛中部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基地站,进行了地震观测等调查,确定了冰川的厚度。1950年,法国北极考察队除继续完成原来的调查任务外,还从事地震学、重力学、大地测量学的研究计划。1952年,考察队人数较少,主要是回收仪器设备,同时进行一些调查研究。1956年,开始了国际格陵兰岛冰川学考察,法国、原联邦德国、奥地利、丹麦和瑞士参加了这项考察。5国成立了国际格陵兰岛冰川学考察指导委员会,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法国极地考察队组织和领导了这次考察,在技术和物资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所辖的极地研究所,负责法国在北极和南极的科学考察工作。

  法国在格陵兰岛设有3个站:冷德朗西斯中部中心站、迪蒙站和雅尔—若赛站。极地站科技人员的业务范围大致涉及到两门科学,即地球科学(包括地磁学、重力学、地质学、地貌学、大地测量学、物理海洋学、水道测量学、冰川学、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尘、电离层、电磁传播、宇宙辐射等)和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精神病理学、海洋生物学、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藻类学等)。

  值得提出的是,在人类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今天,极地的冰川学研究可以提供绝好的全球气候历史背景,从而使气候学家比较容易地剔除偶然的气候异常,指出今后10~100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大趋势。从60年代开始,以法国为首的西欧国家的冰川学家就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内陆冰盖上钻取冰芯,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冰芯里的氢同位素、氧同位素、痕量气体、二氧化碳、大气尘、宇宙尘等,来确定当时(百年尺度)全球平均气温、大气成分、大气同位素组成、降水量等诸项气候环境要素。当时在格陵兰岛世纪营地钻取的冰芯长达1388米,而在南极美国伯德帕获得了2164米深的冰芯。

  至70年代末,随着极微量物质成分分析技术的提高,冰芯内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记录研究工作蓬蓬勃勃发展起来。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是前苏联在南极和平站钻取的大量深长冰芯,而法国对该冰芯极精细的化学分析数据,则代表了当时该领域的最高水平。当前,以法国冰川研究所为主流的各国科学家汇集冰川学和大气化学的技术力量,力争搞清冰芯内各种“记录”的现代积累与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为真实、精确地重建极地冰盖内贮存的各种古环境、古气候指标奠定了更坚实的科学基础。目前欧洲共同体8国联合实施的格陵兰岛冰盖钻探“GRIP”冰芯计划已经顺利完成钻探工作,钻孔已先于美国穿透冰层,到达基岩表面。这些最新的成果于1993年3月在法国格勒诺布尔举行的“南北极冰芯内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记录研究”国际讨论会上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