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合作时代的来临
|
|
由库托船长领导的法国科学考察船“阿尔赛恩”号(图前)和“克里普素”号(图后)历时3年的考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回合。 |
回收温盐深探测仪 |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海洋在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相继建立了不少与海洋有关的国际机构,如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事委员会等。国际机构多次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国际海洋联合考察,如1955年由美国、日本、原苏联、加拿大等国参加的“国际北太平洋合作调查”等。在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中,成功地进行了全球合作的海洋观测调查。这项规模空前的海洋调查由17个国家的70多艘船只参加,重点观测区是南极和北极地带、赤道地区。之后,成立了世界海洋资料中心,使海洋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60年代,国际海洋联合考察的次数越来越多,其中最主要的有:1960--1964年“国际印度洋调查”、1963--1965年国际赤道大西洋合作调查"、1965年夏季开始的"黑潮及邻海区合作调查"、1968年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等。在国际印度洋考察中,使用了精密回声测声仪、电导盐度计等新型测量仪器和测定海洋生物生产力的新方法等,以划时代的观测精度,出色地完成了观测任务。发现了一系列的新海山、南纬15°附近冷涡、群岛上升流渔场等等。在黑潮合作调查中,由日本、美国、原苏联、中国、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参加,发现了黑潮的起源及其分支、热带逆流,制成了用以水质化学分析的标准海水。
|
施放系流气艇 |
|
环境研究的基线调查 |
197l-1981年进行的“国际海洋考察十年”计划是整个70年代国际海洋联合调查的主体,由美国、英国、法国、原苏联、日本、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参加,整个计划包括海洋环境调查、资源调查、地质学和物理学调查。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深潜技术、声学和光学技术,以及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使人类认识海洋的能力空前提高,成为现代海洋科学发展的关键。目前,各种性能的调查船和卫星、飞机、海洋浮标、水下实验室、潜水器等相结合,已经形成了从天空、海面到海底的立体海洋监测体系。
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已经使海洋仪器向着精确、灵敏、长期和高效的方向迅速发展。60年代初期,相当精密的温盐深度连续记录仪已经广为使用,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更精密的温盐密度仪和自由降落式温盐微结构仪,其深度分辨率分别可达到l米和l厘米量级。用声学方法现已能测每秒毫米级的弱流,并能测量湍流的微结构。目前常用的海洋浮标,可以上测近海面大气的风速、风向、气温、湿度和气压等气象要素,下测各层海水的物理、化学等海洋要素,有的还可自动升降,作剖面观测。所观测到的信息可由其资料处理系统立即处理、存储和传递。传递的方式或直接发向岸台,或由卫星中继。另外,在导航系统、海洋地质钻探、深潜技术、浮游生物采集和海水分析技术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因此,通过最近几十年的调查研究,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而深入,对海洋资源的了解越来越深刻。
|
|
|
生物多样性调查 |
|
多管海底地质取样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