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

 

海洋揽胜

 
      

龙宫探宝

 
    

人类与海

   

海的儿女

    

 

 

有话要说

 
   

相关资源

 

 
 国家海洋局
 中国海洋信息网
 中国海洋报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博物馆 > 龙宫探宝 > 海洋大开发 > 蓝色牧场--海洋农牧化

 

人工放流


  人工放流就是把人工培育的鱼苗,放流到海洋里生长,借以增加资源,提高捕捞量。美国每年把数百亿尾鱼苗放流到北太平洋和西北大西洋海域。俄罗斯在远东堪察加、库页岛等地建立有数百处增殖场、放流站,每年放流到北太平洋的大马哈鱼苗也有数百亿尾。我国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松花江、图们江都是注入日本海、北太平洋的河流。日本海、北太平洋中溯河或降河产卵,其部分生命周期在中国上述江河中度过的经济鱼类,除大马哈鱼外,还有鲟鳇鱼、七腮鳗、滩头鱼和香鱼等。我国除严格保护大马哈鱼、七鳃鳗鱼等在我国河流中的繁殖外,每年也培育并放流上百亿尾鱼苗进入日本海、北太平洋。作为日本海、北太平洋大马哈鱼、鲟鳇鱼等鱼类的鱼源国和放流国,中国既有增殖、保护资源的义务,也应享有分配捕捞份额的权利。

海上人工放流

  中国在对虾放流方面也有很大成绩。据统计,从1984-1990年的7年间,中国共放流对虾幼苗210多亿尾,回捕率在7%一10%之间。实际捕获量减去正常捕获量后,得出因放流而多捕的产量。多捕的尾数占放流尾数的比例叫做回捕率。以回捕率7%-10%计算,折算成投资和收益的货币,投入产出比为1:100。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