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繁多的游泳动物
全身生满棘刺的鱼——刺鲀
刺鲀,全身长满了硬刺,名字的本身就反映了这一事实。刺鲀身上的这些刺,是由鳞片演变成的,也就是说,刺鲀的鳞就是可以活动的棘刺。当刺鲀身体膨大时,棘刺可以直立,棘刺基部互相联接,形成一个连续的甲板,这些棘刺可以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敌人伤害。
平时,这些刺紧贴在身体表面,顺溜溜、光滑滑。一且遇到敌害或受到惊扰,刺鲀就急速大口吞咽海水或空气,使身体迅速膨胀,全身的棘刺都竖起来,,形成一个有毛刺的球体。它腹部朝上,漂浮在水面上,顺着水流漂泊,敌害怎敢碰它!刺鲀就是依靠这套本领来抵御凶猛敌害的。
待险情解除,刺鲀就把吞进去的海水和空气再吐出来,棘刺林立的球形身体很快瘪下去,恢复了原样。此时可怕的棘刺也倒伏下去,紧贴身体,于是刺鲀又慢慢地向水下游去。
会动脑筋的鱼—鳞鲀
在珊瑚丛生的南中国海的珊瑚礁中,生活着一些身体侧扁,腹绍退化,体长20厘米左右,外形酷似马面鲀(剥皮鱼)的鱼。因为它们全身被以坚硬的板状厚鳞故名为鳞鲀。
鳞鲀的眼睛生在身体背部的中央处略向前,看上去鱼的头部好似占据了整个身体的1/2,身体背部的第一背鳍前方生有一根十分粗壮的硬棘,这根粗硬的棘表面布满了粒状突起,而且棘的基部可以前后活动,宛如手枪可以扣动的板机,所以南海渔民又称它们为“板机鱼”。
鳞鲀的口中生有坚硬、锋利、十分适用于切割的楔状牙齿,加上它的全身披有硬鳞,有些种类的尾柄两侧还生有锐利的棘或倒钩;这些形态构造十分利于鳞鲀在珊瑚礁中穿游和捕捉食物。
鳞鲀的食物是生活在珊瑚礁中带刺的海胆和海星。特别是长棘海胆的肉,鳞鲍最喜欢吃。长棘海胆的全身都布满了长30厘米以上的长刺,鳞鲀的眼睛生在离口很远的头部后方,可以说这种巧妙的适应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适应性可使鳞鲀在捕食长棘海胆时,不致被海胆的长棘刺伤眼睛。但鳞鲀要吃掉这个全副武装的“球刺猬”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想出巧妙的制胜之法。
长棘海胆只有口部周围没有棘,可算是“不设防”的区域,但它的口偏偏长在底部。鳞鲀若不想出妙法,用嘴去啄食是根本办不到的。于是善于动脑筋的鳞鲀便先用口向海胆喷水,使长棘海胆在水流的冲击下,把身体翻转过来,这样海胆“不设防”的口部便暴露在鳞鲀楔状利齿的攻击范围内。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