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博物馆 > 人类与海 >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预报 > 海浪灾害
自有海难记录以来的200年间,全球已有100多万艘大中型船舶遭受巨浪狂风袭击沉没。在古代,人们限于船舶性能、通讯条件、导航设备的不足,很难掌握海上巨浪的动向,出现重大海难事故是经常的。1281年仲夏元世祖忽必烈发兵10万,派遗4400多艘战舰,在与日本作战途中,忽遇台风巨浪,使所有战舰全部翻沉毁坏,10万军队活着回来的只有3人。即使现代各种航行条件都较完善的情况下,重大海难仍不可避免,近20年来,每年沉船事故平均242艘152万吨,其中80%是狂风巨浪造成的。我国近海由灾害性海浪引起的海难每年平均有70次,经济损失每年约1亿元,死亡约500余人。
1994年9月27日,在波罗的海上航行的“爱沙尼亚”号渡轮,遭巨浪袭击沉没的重大海难事故,是近年来最为引入注目的事件。该轮为1.5万吨的渡轮,从爱沙尼亚的塔林驶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载客1049名,渡轮驶出港口后不久,海面上就开始狂风大作,波高达6米的大浪接踵向渡轮扑来,虽然这不是最大海浪,乘客们已感到船只在剧烈摇摆和颠簸,在午夜时突然前舱门被大浪击开,汹涌的海水向底舱的停车库涌去,船体左舷急剧倾斜,咆哮的海浪扑向甲板,一声巨响船体上的烟囱倒覆在水面上,船底顷刻朝天,随即渡轮沉入80米深的波罗的海中。从发生险情到沉船仅15分钟,人们只接到唯一的一个报警信号。渡轮翻沉时,邻近的船舶和直升飞机先后赶到现场。由于夜晚大多数乘客已入梦境,毫无防备,有少数人穿了救生衣下到救生筏上,最终幸存者只有220人,遇难总数约8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瑞典人,这是二次大战后欧洲发生的最大一次海难。 锚定在海底的近海钻井石油平台,也难以抗御险恶的巨浪,近十几年因狂风巨浪平台遭受翻沉事故也屡有发生,平均每年1-2座,最多的一年曾高达8座。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是1980年3月27日夜晚位于墨西哥湾的“基兰”号石油平台被波涛吞没,遇难者达120多人。在我国海区,已有两座石油平台因巨浪分别沉没于渤海和南海,“渤海2号"平台于1979年11月在渤海航渡过程中被巨浪翻沉,死亡72人,仅2人生还;另一次是美国“爪哇海”号平台,在南海莺歌海作业时,遇到强台风引起的8.5米波高的狂浪袭击沉没,平台上中外人员无一生还。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因巨浪沉没的石油平台已达60余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