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

 

海洋揽胜

 
      

龙宫探宝

 
    

人类与海

   

海的儿女

    

 

 

有话要说

 
   

相关资源

 

 
 国家海洋局
 中国海洋信息网
 中国海洋报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博物馆 > 人类与海 >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预报 > 海浪灾害

 

海浪预报

搜集全球海洋水文气象资料

  海浪预报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争后期,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占领了菲律宾的明都洛后,当时美军撤回加燃料途中,却遭到强风浪的袭击,最大波高达18米以上,有2艘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和24艘加油船被大浪掀沉,近800名官兵丧生,这次损失仅次于珍珠港事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海浪预报。因为军事上的迫切需要,美国科学家开始着手利用天气图方法预报海浪并在实际中得到很好应用。这时制作的预报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收集实况资料,填在天气图上分析出每天的海浪实况,再根据常规的天气预报方法预报出未来海上风场,有了未来海上风场条件,就可以应用海浪经验统计预报方法,半经验半理论波谱预报方法和能量预报方法等计算出海浪波高,然后根据不同海区海洋状况和影响海浪成长、发展、消衰的各种因素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和订正,得出最佳预报结果。

  到了近海石油开发兴起的年代,建立在海上的孤立的平台,常遭受一个或几个大的波群破坏和摧毁,全世界因狂风恶浪遭到翻沉的平台已超过60座以上,原有的海浪预报时效和精度已不能满足需要。新型的利用波谱计算波群的数值预报方法得到很好的运用,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进行预报分析

  我国的海浪预报是60年代中期开始的,随着海上巨浪翻船的恶性事故的增长,海浪预报业务得到了重视和加强,现已基本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海浪监测预报业务网络。预报范围已由近海扩大到大洋,从1982年9月27日开始已按照国际统一规定,每天通过无线电传真同时以3个频率向世界播发西北太平洋海浪实况图和24小时海浪预报图,80年代以来,又相继为近海石油平台发布专项海浪预报,1986年7月1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通过中央电视台定时向全国发布海洋预报服务节目。鉴于我国海浪观测站点稀少,手段落后,预报的时效和精度在某些方面还满足不了经济建设的需要,目前有关部门已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海上浮标网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组织好商船的志愿观测队伍的建设,确保海上的观测实况能够及时向预报部门传送,与此同时预报部门积极开展预报方法的研究工作,加强国际间有关海洋预警系统方面的合作,努力提高预报质量,为保障海上安全作出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