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升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的科学结论,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同。
|
工业化的发展,烟囱林立,
造成大气温室效应增温 |
“温室效应”也称“花房效应”。指在植物栽培中,用易透射阳光的玻璃,后来改用塑料薄膜封闭种植空间,使与外界断绝热交换,从而保持种植空间的温度,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种现象。这个效应后被引用来研究气候。因为地球周围被一层大气包围着,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因大气中含有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而不能全部散发出去,形成了所谓的"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多,温室效应就越强。
近百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越来越多。目前,全世界工业生产释放的二氧化碳已达上百亿吨,并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预计今后100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还会增加一倍左右,到2100年,全球气温因温室效应将升高1.5摄氏度至4.5摄氏度,超过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幅度。鉴于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联合国和有关国家已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措施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重。1992年,联合国在环境与发展会议上,达成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所有工业化国家,在200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的水平,以保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密度稳定在目前的排放量水平。为此,很多国家正采取措施,利用现有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改变能源配比,削减工业用煤,限制砍伐热带雨林,加速绿化等等,以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有的国家正在试验将二氧化碳压缩后注入海底岩层中。
|
一万年前我国海域的海陆分布示意图 |
有的科学家提出在海洋中增加海藻的生长,因为海藻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以进行自身的光合作用。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约翰·马丁经实验研究后,大胆提出了控制全球气候的设想。他认为,既然在一瓶海水中加入少量铁可使浮游植物蔚然生长,也许人类可以使那些海洋中的不毛之地变得郁郁葱葱,成为海洋中的雨林,丰盛的植物群会从大气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使地球的温室效应减弱。
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温室效应增温的结论存在着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近年来温室效应纵然已使两极区的外围浮冰和积雪范围缩小,在冰冠融化时,必然要从大气中吸收热量。同时,从冰盖上分离出的冰山,漂浮在南大洋上,使海面的反照率大大加强,这样又会降低大气气温。近年来还发现在中高纬度地区,冰川不仅没有退缩,有的还在发展产生新的冰川,这说明在这些地区,并未完全证实气候变暖之说。
有的科学家指出,石化燃料的使用,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尘埃,这样也就加强了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反射,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地表降温;大量的水汽和尘埃的存在,大气中的云量会增多,增强了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降水频率,利于高纬地区冰川扩展。此外,全球大中型水库的蓄水能力逐年增加,大大减少了入海径流。
由此可见,大气温室效应增温,牵涉多方面的因素,准确预测今后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是非常困难的。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