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

 

海洋揽胜

 
      

龙宫探宝

 
    

人类与海

   

海的儿女

    

 

 

有话要说

 
   

相关资源

 

 
 国家海洋局
 中国海洋信息网
 中国海洋报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博物馆 >  海洋揽胜 > 崎岖美丽的海岸

 

坦荡无垠的淤泥质海岸

  潮滩地貌分带示意图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细颗粒的淤泥组成。它的平均粒径只有0.01-0.001mm。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岸。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河流是位于山东与江苏交界的海州湾,南部受泥沙影响,沿岸海区颜色较浅 淤泥质海岸的生命源。有河流存在,淤泥质海岸就兴旺发展,失去了河流,淤泥质海岸就萎缩后退。我国上述的淤泥质海岸与在这里入海的辽河、黄河、海河等有关。特别是黄河,把巨量泥沙搬运入海,在沿海形成广阔平坦的淤泥质海岸。

  渤海南岸的莱州湾和辽东湾相对,它向东北开口,左侧位黄河口我国的淤泥质海岸坦荡无垠,其坡降在0.5‰左右。高低潮线之间的滩涂宽度一般为3-5公里,宽的可超过10公里。淤泥质海岸靠近大潮高潮线的滩地称为高潮滩,那里是整个滩涂地势最高,离海最远的地方。一般高潮时,海水涨不到这一地带,只有在发生大潮或风暴潮时,潮水才能将其淹没。这里裸露的滩面受强烈的蒸发作用的影响,表层脱水干缩,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江苏东岸外潮水钩很发育,这是淤泥质海岸潮滩的一大特点这些裂纹与龟壳上的图案很相似,因而被称为龟裂纹。滩面脱离海水的时间越久,龟裂现象就越明显,龟裂带的宽度可达几百米。而发生大潮时,海水到达高潮滩,龟裂纹消失,滩面又恢复潮湿平整的面貌。

  这种变化有时是十分迅速的。在渤海湾西岸的淤泥质海岸,当海面上吹起偏北风,又恰淤泥质海岸潮滩上特有的景观当大潮的高潮时,海水漫滩,那里的龟裂纹就消失殆尽。当你一夜醒来,再去岸边时,那里的滩地面貌大变,再也找不到龟裂纹的踪影了。然而大潮过去,海水退却,近岸的高潮滩许多天不见海水,滩面上又将形成龟裂纹。

  潮汐是塑造淤泥质海岸的主要动宽广平坦的平原海岸潮滩力。从广阔海面上涌入海湾的潮流,把泥沙带进湾底。落潮时,潮流又把一部分泥沙带入海中。在潮流进出淤泥滩的过程中,强潮流冲刷海岸和滩面,弱潮流使泥沙沉积下来淤高和加宽滩面。波浪的作用占第二位。它在局部地区能对海岸、滩面造成侵蚀,使海岸后退,在滩面上形成许多坑洼。

  在浙江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线附近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即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泥丸堆积。那泥丸就象孩子们用手搓成的圆泥球,小的直径有3厘米,大的直径有6厘米,河北淤泥质海岸有的泥丸里还含有贝壳碎屑。这些泥丸不是孩子们的手艺,而是波浪的杰作。夏秋时节,大潮海水不断地冲刷着龟裂的滩面。被剥离下来的大小不一的粘土块,随着接踵而来的波浪沿岸坡上下往复滚动,并不时地粘结一些贝壳碎屑。粘土块越滚越圆,最后成了一个个泥丸。潮水退后,泥丸一个个静静地堆积在高潮线附近。冬季潮水比夏季要小,一般很少有海水漫滩那样的大潮。沿着潮沟进来的海水,把其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埋没了夏秋季节形成的泥丸。退潮时的淤泥海岸冬春季节,淤泥质海岸附近的泥丸就象被人埋藏起来一样,一个也看不见了。科学家通过实地观察,揭开了泥丸的秘密——制作泥丸,埋藏泥丸的孩子就是人们所熟悉的波浪。

  在淤泥质海岸的广阔滩涂上,纵横交叉地分布着一些潮水沟。它们是潮水进出的通道。涨潮时海水首先通过这些潮水沟向岸流动,落潮时潮水沟里的海水最后流干。滩面上的潮水沟就象大平原上的河渠,把滩面切割开。在较宽、较深的大潮沟里有渔船进出。潮水沟里的淤泥层含水量极高,承载力很小。当人们行进在淤泥滩上,通过潮水沟时,有陷入淤泥遭到灭顶之灾的危险。潮水沟成了人们在淤泥滩上行走的障碍。由于在淤泥滩上行走举步维艰,还有生命危险,淤泥滩上人迹稀少。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