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县生态移民村建设与发展调查报告

王璇 北京四中

  2002年7中旬,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组织下,我们一行30余人对内蒙古多伦地区进行了生态考察,那里的生态移民引起了我研究的兴趣。通过在移民村的调查采访,以及学习各方面的资料文献,我对生态移民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所谓生态移民就是把那些居住在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不能正常生活、靠常规方法无法达到扶贫目的的贫困户移到移民小区,发展高产高效产业,并对原地区进行围封治沙,从而恢复生态环境。该决策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坚持移民搬迁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和脱贫致富达小康相结合,和改变农民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从2000年起实施生态移民项目,在多伦淖尔地区建立生态移民村,目的在于解决该县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腹地的部分生态环境恶劣、地域偏僻、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文化落后、医疗、教育条件差,土地草场风蚀、沙化严重,农牧业生产没有后劲儿等生产生活问题。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1.多伦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1)人口:农业人口7.7万,农村劳动力3.8万。

  2)经济:农业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济类型,其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1994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3)交通:呼—海公路贯穿城区,经多丰到北京的柏油路仅360公里,距集通铁路线120公里, 运输较方便。

  4)通讯:目前大多数乡、村已开通程控电话,无线寻呼与移动电话同全国联网。

2.在多伦地区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和意义

  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与大兴安岭南部山脉、阴山北麓山地衔接处,内蒙古高原 和冀北山地过渡带。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又有草原、沙漠、湖泊等多种地貌,生态环境多样。全县总面积3899平方公里,折合584.87万亩。耕地面积120万亩,人均耕地15亩。其中水浇地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旱作农田占95.8%,山坡地占90.8%,平原滩川占9.8%。草场413万亩,占全县面积的70.5%,林地面积10.87万亩,森林覆盖率6.13%②。地区属于农牧交错带,生态基础十分脆弱。同时,多伦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北京最近的城镇,其生态环境优劣直接影响京津地区。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过度放牧、无节制垦草种粮等不合理的超强度利用,致使土地负担过重。1965~1999期间,人口增长了73%,牲畜头数增加了70%,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大了67%(见表1)。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9

人口变化
(人)

59,855

67,485

77,099

84,495

94,071

99,313

101,844

103,316

牲畜头数
(头)

252,849

255,127

312,567

228,850

239,158

349,200

386,735

420,580

农作物种植面积
(万亩)

63.0

67.1

64.0

68.4

72.2

76.0

78.0

105.5

注①:社会经济情况参考多伦县扶贫开发移民项目总体规划2001—2010
注②:数据参考多伦县扶贫开发移民项目总体规划2001—2010

  加上干旱大风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风蚀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目前,水土流失、风蚀沙化遍及全县。主要表现在:一是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不断减少,土地蓄水能力降低。全县风蚀水蚀面积为336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9.2%,其中侵蚀面积为26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9.3%。据测算多伦县平均年土壤流失量为170万吨,相当于每年全县平均有3毫米的土壤随滦河及大风带到北京等地。二是沙化程度日益加剧,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截止到1998年,全县沙地面积已达1400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37%。其主要贯穿于该县中北部,呈三条东西的大沙带,并有逐渐相连的趋势,是形成华北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头,严重威胁着京津地区。三是草场普遍退化,原有413万亩草场均有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其中49%的草场因严重退化而无法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口、牲畜迁出来,对原有植被进行恢复和保护,使之得到有效治理。③

  其次,从国家宏观角度看,一是迁出去的农牧民过去大都是粗放生产经营,属于传统甚至原始的耕作方式。通过移民搬迁可将以前的粗放经营调整为高效的集约经营,能大幅提高农牧业的产值,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二是将居住分散的人口进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能促进小城镇的建设,方便基础设施的普及,有利于区域性开发的整体规划。

  再者,迁出区人口以多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居住分散,水、路、电、通讯、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存环境恶劣(见图1)。

图1 牛粪墙外野草丛生——移民以前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多伦土地总面积的10%为劣质土,不能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近年来连续三年干旱绝收,人民生活质量低下。针对这种情况,若实行一般常规建设只能解决一时的生产生活困难,而实施生态移民则可使人民在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得到保障,并且集中安置能为他们创造直接从事流通服务业和加工业的机会,拓宽增收门路。

    所以说,生态移民是一项具有发展眼光的、集扶贫开发、环境治理、产业调整、小城镇建设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建设工程,能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有利于国家长远规划。因此,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

3.生态移民项目实施情况

  1)目标

  (1)2001—2010 年十年间共建移民小区十个。其中奶牛养殖小区5个1000户,蔬菜种植小区4个750户,肉养育肥小区1个250户。搬迁2000户7000人。
  (2)项目投资1亿元。其中:申请国家移民扶贫专项资金4000万元,占40%,银行贷款3000万元,占30%,地方自筹2000万元,占20%,移民户自筹1000万元,占10%。
  (3)项目达标后,人均年纯收入2000元。
  (4)搬迁8个乡镇43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实现整体搬迁后,退耕禁牧耕地草

注③:有关沙化内容参考多伦县扶贫开发移民项目总体规划2001—2010 场110万亩,转移牲畜15万头只。④

  2)现阶段建设情况

  (1)2000年起建立了一期移民村,投资735万元,搬迁125户483人。搬迁后,农民以大棚种植蔬菜为主要收入来源。每户住房由政府投资35000元,个人筹资5000元,建房屋两间53.25平方米,打三间地基76平方米,院墙长45.6米。政府为农民统一贷款,每户建立0.5亩日光温室大棚一座。人均两亩水浇地,并配套电力和喷灌设备。技术方面有科技干部辅导。此外,政府安排农民分期回原居住地种植林木种苗,每种一次按每人200斤原粮按户发放酬劳——并将坚持8年。目前,各户都接通了自来水,水费4.5元/月;有线电视线路已进村。预期项目达产后,可年产乔、灌木种苗1120万株,蔬菜150万千克;年纯收入90.85万元,户均7246元,人均1891元。⑤
  (2)2001年建立了二期移民村(见图2)。

图2  二期村暨东仓移民村总体规划图

  图中灰色部分为住房,橙色部分为牛舍,绿色部分是青贮窖,紫红色部分是共厕,两个粉色方块分别是村委会和奶站。

 二期村投资839万元,搬迁112户425人。迁移后,村民以奶牛养殖为主要收入来源。每户住房由政府投资35000元,个人筹资5000 元,建房屋两间53.25平方米,打三间地基76平方米,院墙长45.6米(见图3);

图3 二期村一瞥——街道与住房

   建标准化牛舍3间57.2米,并配有30 立方米青贮窖一座。政府为农民统一贷款,每户购买奶牛两头,理论上每头牛日产奶量为20千克;。人均两亩水浇地,可种植饲料。此外,政府安排农民分期回原居住地种植林木种苗,每种一次按每人200斤原粮按户发放酬劳——并将坚持8年。目前,村内能收看电视,但未通光缆;,年内可通自来水,现吃水用压水井。村中建成公厕两座,尚未设立牛奶收购点。预期项目达产后,可年产牛奶1008吨,产牛犊220头;年纯收入137.24万元,户均12254元,人均3229元。⑥

注④:目标参考多伦县扶贫开发移民项目总体规划2001—2010。
注⑤:一期村建设情况参考多伦县生态移民项目情况简介
注⑥:二期村建设情况参考多伦县二0 0一移民扩镇项目简介

  3)农民迁后反馈及实际生产情况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多伦县扶贫办、宣传部和科技站的有关工作人员,并采访了九户居民(其中一期村4户、二期村5户),目的是获取第一手材料,客观、真实的了解移民村情况。通过整理原始材料,我们得出了表二。分析表格,值得肯定的是,接受调查的9户居民都表示理解、支持生态移民这一决策。其次他们对现在的住房感到满意,认为若没有政府资助,自己盖不起这么好的房子,因此非常感谢政策。表格显示,在收入方面,一期村去年户均年收入为2300元,人均年收入541.2元,4户中达到预期收入的为0;二期村去年户均年收入5900元,人均1229.2元,也未达到预期收入,5户中只有董凤山一家比较接近预期收入。与以前相比,9户人家收入增加的有2户,占22%。生产生活上,对现在满意有3户,占33%;适应现有生活方式的有3户,占33%。

  可见,现有生产方式的收益多少直接影响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经济收益普遍较低,达不到预期效果,分析原因可归结如下:首先大部分农民不适应新的生产方式,无论大棚种菜还是奶牛圈养,都是他们不曾经历的,不了解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更谈不上经验,这些致使生产初期效率偏低。不过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随着农民对专业的熟练,效益会逐步提高的。现阶段,一期村的主要困难是缺少统一的外销组织,蔬菜只能靠各户零卖。而棚菜的成本高于传统种植的菜,所以与外地菜相比,没有市场竞争力。致使二期村村民收入不理想的因素一是很多农户的奶牛品种不够优良、或已错过最佳产奶期(见图4)。

图4 图中红色线条是肚皮的轮廓,蓝色线条是奶牛乳房的轮廓——干瘪的乳房能装多少奶呢?

  我们所走访的二期村5户人家共10头成年奶牛,仅有1头日产30多斤,比较接近理论日产量40斤,不少牛的日产量甚至不足10斤。二是许多农民舍不得购买优质饲料,而代之以价格低廉的自制饲料。奶牛得不到全面的营养,产奶自然不多。当然,收入多少离不开村民自身的努力。以董凤山为例——他大概是全村的首富了。迁入二期村后,一切从头开始,他积极学习专业技术,用优质饲料喂牛,并充分利用青贮窖,进行粗细料结合喂养。在科学的饲养下,他家的两头牛日产奶总量近50斤,在村中属上等水平。此外,他敢于投资,抓住大量工人在村内外建设移民村工程这时机,经营起小饭馆、小卖部,多种经济来源大大提高了他的收入。在我看来,进取的精神和开放的思想是他致富的关键,在移民新村建设初期——广大村民都在摸索增收门路的时候,他的经验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4.建议与设想 
    
  分析移民村的现状,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在这里提出我的一些建议和设想。

  4)生产方面

  (1)一期村暨大棚种植村  大棚种植以细菜为主,如西红柿、黄瓜、西瓜等,但这些均不是多伦地区的优势项目,没有市场影响力;还有前面说过的产品成本高,没有竞争力,再加上当地农民不掌握专业技术,现阶段产品质量不高,很难抢占市场。所以我建议以后的生态移民建设应考虑发展更有优势、效益更好的产业来取代大棚种植。若愿意坚持大棚种植,可不可以试着改变现有的零种零卖,建立股份制公司。这样能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不仅便于专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更有助于打通市场。
  (2)二期村暨奶牛养殖村  奶牛品种质量较低是收益不好的主要原因。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头牛每天要吃掉大约13斤精料和四五十斤草料。精料每斤售价七八毛,这就是说每头牛每天光精料就要吃掉近十元钱。而村中很多牛因品种不好日产奶不足10斤,按每牛日产10斤、每斤市场收购价0.63元计算,一些农民每天就会至少为每头牛赔两三元。所以,引进良种牛是扭亏为盈、增加效益的关键环节。其次,应尽快在当地设立牛奶收购点。目前,县收购站隔日一来,而新鲜的生牛奶只能放一天,第二天就变质了。若当地设有收购点,就能避免这样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长远看来,当地还应建立奶品加工厂,当然,前提是不污染环境。现在,由于当地居民的副食品、衣物、 生活用品等都是外地生产的成品——输出原料、输入成品,长此以往,会导致该地区日益贫困,而建立奶品加工厂,就能改善这一状况。在未来8年中,政府计划陆续在当地建立奶牛养殖村2个,饲养奶牛1176头⑦,再加上现有的,多伦淖尔镇将共有奶牛养殖户700户,奶牛1400头,为开办奶品加工厂提供了丰富的奶源。加工厂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丰富产品种类,促进小城镇建设,并为空闲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3)肉羊育肥村  近年来,羊肉价格稳定,利润较高,市场前景广阔。但肉羊育肥技术对种羊、饲养方法等都有较高的具体要求,并且多伦与著名的伊利集团同在锡林郭勒盟,若想抢占市场,优质种羊、科学饲养是关键。项目实施前应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

  2)生态方面

  为建设真正生态村,应不断强化农民环保意识,创建生存生态双优环境。
  (1)生态移民村生态环境并不乐观。村子周围只有一道单薄的防护林,再往外就是沙丘。防护林是村民入住后才种的,尚未长起来,在短时间内起不到防护作用。可见,先入住再种树为时已晚。建议强化生态建设的前瞻意识,在规化时进行同步绿化,这样就能更好地起到防护作用。
  (2)能源  现以秸杆、牛粪为主,煤为辅。秸杆燃烧效率很低,浪费热能又污染环境。据中科院南京土壤所1998年研究结果,作物秸杆燃烧每年向大气排放的有机碳为3.65吨/公顷。作为生态村,我们应寻找更清洁高效的能源或利用途径。目前,国内有了多项秸杆燃烧利用新技术,如秸杆燃烧气化炉、秸杆代煤等。其中秸杆燃烧气化炉可将秸杆、谷壳、锯末等可燃之物转化为高效、环保、类似液化气的清洁能源,并且价格适中。
  (3)适于家庭使用,推广的可行性很强。此外,从生态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风能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环境无污染;既可发展风能网,又可离网应用。它既可作为现阶段的一种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尤其在我国西部开发时期,能源需求相应增加⑦,特别是农村地区能源需求量很大。内蒙古自治区风能十分丰富,其总储量达到10.1亿千瓦,其中可开发的约站10%,即1.01亿千瓦。多伦地区属亚干旱型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大风,适合风能的开发。因此,在当地发展风能对促使农村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注⑦:数据参考多伦县扶贫开发移民项目总体规划2001—2010
  (4)垃圾处理   现行方法是有机垃圾贮肥、各户填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垃圾越来越多,成分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将来的发展,应设计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较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并设立垃圾集中处理厂,甚至对垃圾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虽然在农村进行垃圾分类有很大困难,但生态村应该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作出榜样,也只有这样,那些吃过环境苦的村民才不会吃第二次。
  (5)生物化肥   多伦地区属粟钙土区,粟钙土是主体土壤,占总面积的 70% ,土壤有机质含量2—4%,养分状况是缺氮少磷钾有余⑧。针对这种情况,未来可在该地区推广非豆科植物结生固氮根瘤的方法。应用此方法可免施或少施氮素化肥以尿素计10—20公斤/亩,增产15—30%。不仅提高效益,更重要的是没有化学污染。

  3)教育方面

  现在移民村人口文化水平较低,辍学现象较为普遍。我们所走访的9户中,有14个少年儿童处于应受教育年龄,已经辍学的有5个,占35.7%;也有一些人家,打算只供到初中毕业。据了解,村内大部分壮年劳动人口都是小学文化,有一部分是初中水平,还有一部分文盲;青年大都是初中文化,少数高中毕业,村中的生产无需他们参与——他们的父母足以应付,又因学历不够,他们很难找到工作,于是很多人待业在家,造成劳动资源的浪费。我们应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通过夜校、扫盲班等提高人口文化水平,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少年儿童上学读书。学习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当我们向“知本时代”过渡时,有必要让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帮助他们提高整体素质

5.总结

  随着调查采访的深入,我们越发感到生态移民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开辟了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将生活、生产、生态相结合,使生态、经济、社会相统一。通过搬迁,对迁出地区进行围封恢复、植树造林,使疲惫的土地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不久的将来,昔日的沙地就会变成保卫京津的绿色屏障。同时,它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也会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有助于国家宏观上的长远规划。虽然生态移民还有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它仍不失为一个有前瞻性、有创意、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致 谢

  这篇报告即将结束,但采访的过程却让我难忘。非常感谢中科院陈佐忠教授,他的悉心指导,他的平易近人,让我有了写如此长的一篇报告的信心;同样感谢所有和我交谈的村民,他们的朴实憨厚使我产生了写好这篇报告的责任感;也要感谢多伦县扶贫办科技站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⑧,是他们带着我田间地头、村里村外地收集原始材料;感谢李京燕老师,她总是提醒我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来体会生活的细微末节;以及那些做了大量艰苦工作的前人——你们的工作成果使我收益匪浅;当然还有我的合作伙伴,正因为有了大家的相互配合,我的第一次调研工作才会如此难忘而愉快。

注⑧:土壤情况参考多伦县扶贫开发移民项目总体规划2001—2010。

参考资料
多伦县志——贺德馨,关于在中国西部开发利用风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