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麝香的产品可能导致青春期提前,我们该怎么选洗化用品?
发布时间:2024-11-04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娟(发育生物学博士)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编者按:为解码生命科学最新奥秘,科普中国前沿科技项目推出“生命新知”系列文章,从独特的视角,解读生命现象,揭示生物奥秘。让我们深入生命世界,探索无限可能。


宫斗剧中常见的麝香,到底有什么功效?

古装剧中,使用麝香作为宫斗“武器”的剧情屡见不鲜。例如,将麝香加入脂粉或香囊中,导致怀孕的女性角色流产或者干脆直接导致女性角色不孕。这些剧情不仅让人对麝香心生畏惧,也引发了我们对麝香与女性内分泌、生育健康之间关系的关注。

麝香真的能让人不孕或者流产吗?

麝香来源于雄性香獐位于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体中的干燥分泌物。在古代,麝香在治疗女性发育生育相关疾病(如痛经、闭经等)时,有着一定的应用。然而,麝香还具有兴奋子宫、增强宫缩等作用,这也是为何麝香常被设计成导致流产的工具。麝香的具体功效尚待现代科学进一步考证。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麝香成分复杂,其中麝香酮等挥发性物质为其主要化学成分,这些物质在药理作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令人担忧的是,麝香或其类似物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素(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可能对女性的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EDC具有类激素作用,常见于塑料双酚A、农药残留以及日化用品中的香料等【1】。它们能够模仿、阻断甚至干扰人体内的激素,让身体系统“乱套”。而青春期这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自然也难逃其“魔爪”。2024年8月的一项最新研究,就将麝香与女性青春期提前或早熟联系了起来【2】。


青春期的威胁:早熟现象的普遍与危害

人们之所以担忧孩子的青春期提前或早熟,是因为早熟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乳腺癌、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更高风险,还可能使身材变矮,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青春期女孩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当今社会,女孩早熟现象的普遍性及其趋势已被研究证实。2024年哈佛大学的一项大型研究调查了1950年至2005年间出生的7万多名女性【3】,发现女孩首次月经的平均年龄有所提前,且平均月经周期变得更长。其中,15.5%的女孩经历了青春期提前(11岁以下),甚至有1.4%的女孩在9岁以前就开始了首次月经。而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即可视为性早熟。

你可能要问,青春期的到来是如何发生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隐藏在激素的精细调控之中。

这一过程的“指挥官”就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简称HPG轴。下丘脑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如同启动信号,促使垂体分泌尿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这些激素进而作用于性腺,促进性激素(如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从而引发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生殖系统的成熟。

肥胖

(图片来源:veer图库)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指挥官”的正常工作呢?科学家认为,遗传因素、营养过剩(肥胖)、某些疾病,以及上面提到的环境污染物EDC,都会不同程度地扰乱“指挥官”进而促使青春期提前。

葵子麝香:隐藏在日化产品中的“青春加速器”

葵子麝香(Musk Ambrett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麝香,这种香料具有持久且稳定的香气,可被用于洗涤剂和香水中。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Menghang Xia和Natalie Shaw博士团队,在实验室用人类细胞系测试了大约10000种化合物,成功找到了不少能激活青春期关键受体的“坏家伙”,其中一种就是葵子麝香。

实验显示,葵子麝香能像钥匙一样打开青春期“启动之锁”,让大脑误以为青春期该来了。在动物实验中,暴露在葵子麝香下的斑马鱼,虽然外表看起来和正常鱼没啥两样,但负责释放青春期激素的大脑区域却明显变大了。这些实验均提示葵子麝香对人类青春期发育的潜在影响。


揭开葵子麝香扰乱内分泌的秘密

Menghang Xia和Natalie Shaw博士团队的最新研究都有哪些发现呢?

首先,研究人员利用表达性激素受体的人类HEK293细胞,对化合物数据库中收录的10000种环境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筛查。这就像是从一个大仓库中寻找能打开特定锁(性激素受体)的钥匙(候选化合物)一样。结果,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些能够“打开”GnRHR和/或KISS1R这两个性激素受体之锁的化合物,它们能激活后续的细胞反应。

葵子麝香就是其中之一,它能特异性地结合KISS1R并引发后续细胞反应。除此之外,研究者还首次确定了与GnRHR潜在互作的五种化合物,分别是甲酰胆碱、氯化贝胆碱、2-(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铵、乙酰胆碱和卡巴胆碱。

为了进一步确认目的化合物是如何工作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叫做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的计算机模拟技术,来预测目的化合物(钥匙)如何与GnRHR和/或KISS1R受体(锁孔)结合。

他们使用受体的三维结构(从蛋白质数据库中获取)和目的化合物的三维结构(从PubChem网站下载),让计算机尝试不同的结合模式,并找到最稳定的结合方式。

这项技术可以呈现化合物是怎样与受体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引发特定生理效应的。结果提示,葵子麝香能够与KISS1R的His309,Gln122,and Gln123氨基酸残基结合。

不过,以上还只是在细胞水平进行的实验,那么动物水平的实验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斑马鱼

(图片来源:veer图库)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常用的模式动物——斑马鱼。这种转基因斑马鱼的GnRH神经元会发出绿色荧光,以便于直接观察GnRH神经元的位置和数量。研究人员将葵子麝香添加到转基因斑马鱼胚胎生长的培养液中,他们发现,麝香黄能够增加斑马鱼GnRH神经元的数量,并扩大它们在脑中的分布区域。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向我们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葵子麝香等类似EDC很可能通过激活GnRHR和/或KISS1R来引发女性青春期提前。研究者将进行人群暴露研究,以明确葵子麝香与女性青春期提前之间的因果关联,而环境化合物对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的长期影响,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各国监管政策:守护健康与环境

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报道指出,合成麝香在人体血液、脂肪组织和母乳中均有检出,颇为令人担忧。这也使得人们对合成麝香的生物蓄积性、潜在毒性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葵子麝香是人工合成麝香中的硝基麝香的一种,其他合成麝香还有多环麝香、大环麝香和脂环麝香四类。

合成麝香具有较强的亲脂憎水性,在环境中很难降解,且具有较持续的生物累积效应,人体对于合成麝香的主要暴露途径是通过皮肤吸收和体内富集。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各国对合成麝香有明确的禁令和监管。

据《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年)》主编、首席研究员孟祥璟博士向笔者介绍:我国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已将伞花麝香、葵子麝香以及西藏麝香列为禁用物质,明确规定了在香水中可使用的麝香种类和限量;《GB/T 22731-2017日化香精》也已将二甲苯麝香列入禁用名单。

早在1993年,日本就因合成麝香可能扰乱内分泌系统,禁止了部分合成麝香的使用。欧盟对合成麝香的监管更为严格,1995年全面禁止葵子麝香,1998年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伞花麝香和西藏麝香,2008年将二甲苯麝香和酮麝香列入“限量使用”,并于2013年全面禁用。美国IFRA(国际日用香料香精协会)已将二甲苯麝香列为禁用成分。

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

(图片来源:《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日用香精中禁用物质》

(图片来源:《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在监管方面,我国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GB/T 40844-2021化妆品中人工合成麝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妆品中11种人工合成麝香(包括5种禁限用的硝基麝香和6种多环麝香)的鉴定方法做了详细规定。这一措施更加增加了公众对日化用品安全的信心。


安全选购:实用建议与警示

为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儿童选择日化用品时,家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识别并避免含有潜在有害合成香料的产品。但是识别又面临一些难度,比如,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作为一种常见的增塑剂和香料固定剂,已被证实是一种影响男性激素水平的内分泌干扰物 【4】。PAEs可能存在于多种日常用品中,包括塑料玩具、洗涤剂、洗衣产品等。产品包装可能会写明(如邻苯二甲酸酯),但它也可能被掩盖在“香精”一词下。

孟祥璟博士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选购日化用品的建议:

学会看成分表:购买产品前,仔细查看成分表。如果成分表中包含你已知的过敏原或疑似有害化合物,建议避免购买。

选择正规品牌:购买正规渠道和信誉良好的品牌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有更严格的质量控制,严格遵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儿童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

小面积试用:初次使用产品前,可以先在小面积皮肤上试用。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若无不良反应,再继续使用。

警惕过度宣传:对于过度夸大功效的产品保持警惕。这些产品可能含有未经严格测试的化合物,存在潜在风险。

结语

近些年,科学家逐渐揭开了葵子麝香等环境化合物如何扰乱内分泌系统,引发女性青春期提前的神秘面纱。面对这一潜在危害,各类监管政策的出台为我们筑起了坚实的防线。未成年人和青少年尽量避免使用香水,选购洗涤类产品时注意香精类别。家长也要了解合成麝香等有害化合物的危害,掌握正确的选购方法,帮助儿童青少年避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才能为每个孩子的青春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Saqib Hassan, Aswin Thacharodi, Anshu Priya, R. Meenatchi, Thanushree A. Hegde, Thangamani R, HT Nguyen, Arivalagan Pugazhendhi, Endocrine disruptors: Unravelling the link between chemical exposure and Women's reproductive health,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ume 241,2024,117385,

[2]Yang S, Zhang L, Khan K, Travers J, Huang R, Jovanovic VM, Veeramachaneni R, Sakamuru S, Tristan CA, Davis EE, Klumpp-Thomas C, Witt KL, Simeonov A, Shaw ND, Xia M. Ide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mpounds That May Trigger Early Female Puberty by Activating Human GnRHR and KISS1R. Endocrinology. 2024 Aug 27;165(10):bqae103. doi: 10.1210/endocr/bqae103. PMID: 39254333; PMCID: PMC11384912.

[3]Zifan Wang, Gowtham Asokan, Jukka-Pekka Onnela, Donna D. Baird, Anne Marie Z. Jukic, Allen J. Wilcox, Christine L. Curry, Tyler Fischer-Colbrie, Michelle A. Williams, Russ Hauser, Brent A. Coull, Shruthi Mahalingaiah. Menarche and time to cycle regularity among females born between 1950-2005 in the US. JAMA Network Open, May 29, 2024,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12854

[4] 姚圆圆,贾秀平,李振国等。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进展。环境保护前沿, 2023, 13(6), 1281-1287

科普中国官方网站: https://www.kepuchina.cn/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