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和《几何原本》  

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吴淞(今属上海)人。徐光启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

徐光启是我国十六、十七世纪自然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科学方面的功绩并不局限于某一门科学,而是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徐光启多方面地融会了我国古代科学的成就和当时外来的科学知识,一身兼任了科学工作的组织者、宣传者和实践者,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徐光启在我国科学史上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学习的先驱人物。

徐光启是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

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徐光启的天文工作,奠定了我国以后三百多年的历法工作的基础。他把欧洲天文学介绍、引入我国,使我国传统天文学开始吸收了一些先进的东西,其中有比我国原有的计算公式更简捷精确的球面三角法,以及"地球"、"地理经纬 度"、"时差"、"蒙气差"等概念和更先进的度量制度,如把圆周分成三百六十度,一天时间分成九十六刻等。这些西方科学知识的研究和吸收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开始进入中西结合的阶段。 

徐光启和《几何原本》

在数学方面,徐光启的重要贡献是翻译了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的伟大数学家欧几里所著的《几何原本》,这是介绍西方数学的创举,这在学术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徐光启没有入京做官之前,曾在上海、广东、广西等地教书。在此期间,他曾博览群书,在广东还接触到一些传教士,对他们传入的西方文化开始有所接触。公元1600年,他在南京和利玛窦相识,以后两人又长期同住在北京,经常来往。从公元1606年秋到第二年五月,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译完前六卷后,当时徐光启很想全部译完,利玛窦再译,所以没有译完。徐光启的翻译质量很高。文字通俗易懂,错误很少,一次翻译就成定稿。直到晚清时代,《几何原本》后九卷的翻译工作才由李善兰(公元1811-1882年)等完成。

《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第一部从拉丁文翻译成中文的数学著作。在翻译时遇到的许多数学的专门名词和术语,都是没有现成可参照资料,如几何、点、线、面、平行线、钝角、锐角、三角形、四边形、斜方形等,都是由徐光启从无到有,当时想出来的,最先使用并确定下来的。可以想象这个翻译工作有多么大的困难,徐光启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我们今天来看许多译名都十分恰当,不但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还影响了日本、朝鲜各国。这是徐光启对我国数学发展的又一大功绩。

除了《几何原本》和《崇祯历书》中的一些数学翻译工作以外,徐光启还有一些数学著作。在《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中,他把中西测量方法和数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比较,并且运用《几何原本》中的定理把我国古代已有的证明方法严密化,还创造了一些新的证明系统。这些工作为我国以后的数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几何原本》有严整的逻辑体系,其叙述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九章算术》完全不同。徐光启对《几何原本》区别于中国传统数学的这种特点,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他还充分认识到几何学的重要意义,他说“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清康熙帝时,编辑数学百科全书《数理精蕴》(公元1723年),其中收有《几何原本》一书,但这是根据公元十八世纪法国几何学教科书翻译的,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差别很大。 到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几何学方成为学校中必修科目之一。到这时才出现了徐光启希望的“必人人而习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