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剑桥大学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学位。

1936年,由清华大学推荐,华罗庚得到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出发之前,老友虞寿勋去看望华罗庚,问他:今日乘长风,破万里浪,远离他乡,你有何感想?华罗庚说:“我现在只想如何为祖国争光。”虞听此言后不禁肃然起敬。

华罗庚在剑桥大学时,英国集中了一批颇优秀年轻数学家,如海尔布伦(H. Heilbronn)、达文波特、埃斯特曼,兰金与蒂奇马什等人。他们互相切磋。华罗庚很快成了他们的好朋友,从他们那里得到不少帮助。除了数论和分析外,华罗庚还听了霍尔的群论课,这跟他以后的工作关系很密切。

华罗庚到达剑桥大学时,哈代正在美国旅行,当他看到维纳给他的推荐华罗庚的信和华罗庚的论文后。

   

据说哈代曾给海尔布伦留下了一张纸条:“华来时,请转告他,他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哈代知道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因此极力鼓励他攻读博士。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至少需要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海尔布伦问华罗庚:“你打算攻读哪门课程?我们将给你帮助。”不料华罗庚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有两年的研究时间,自然要多学点东西,多写些有意思的文章,念博士太浪费时间了。我不想读博士,我只要做一个访问学者。我来剑桥大学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学位。” 听到这番话,海尔布伦感到很意外,接着说:“东方来的人,不稀罕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者,你还是第一个。我们欢迎你这样的访问学者。”

后来华罗庚一次在与朋友钟开莱、陆天台喝茶聊天时,陆天台又亲口问过华罗庚:“为什么你一年之中完成了十一篇文章,每一篇可得一个学位,却因没有交学费给校当局,而不获学位呢?” 华罗庚笑笑说:“钱不够呀,学费贵极 了,也就算了。”他去剑桥大学始终没有办理正式入学手续。那时他已经把博士的名誉、地位完全放在了一边。他在着力追求真才实学,作出好成果,为国争光。海尔布伦很快成为华罗庚的好朋友,在求学和生活中给他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华罗庚尽量利用在剑桥大学良好的学术环境,在数论与分析方面都下功夫学习。后来他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有人去英国,先补习英文,再听一门课,写一篇文章,然后得一个学位。我听了七八门课,记了一厚叠笔记,回国后又重新整理了一遍。仔细加以消化。在剑桥时,我写了十多篇文章。”

 

华罗庚到达剑桥大学时,哈代已经60岁了。虽然他年事已高。但剑桥大学仍是世界数学中心之一。其中分析和解析数论很强。那里及附近地方集中了一批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的青年数学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对数学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他们欢迎华罗庚这个勤奋而又聪明的新伙伴,华 罗庚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不少帮助。英语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哈代与李特尔伍德都很赞赏华罗庚。

 

  

华罗庚在离开剑桥大学前夕,他向自己的老师哈代告别。哈代问他:“这两年,你都做了什么呀?”华罗庚把关于完整三角和估计,华林问题与塔内问题的结果一一告诉了哈代。哈代听后十分高兴地说:“好极了,我与赖特正在写一本书,你的一些结果应该写进书里去。”这本书就是哈代与赖特合写的名著《数论入门》。他们在这本书里提到了华罗庚的几个结果,这也许是近代中国数学家最早被外国名家引用的结果。

在英国华罗庚致力于解析数论,特别是圆法与三角和估计的研究。他的工作水平有了实质的提高。例如关于完整三角和的估计,华林问题与普罗黑(E. Prouhet)问题(或普罗黑-塔利Tarry问题)等的重要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考验,他当时的论文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经典文献。

就像出国前他对朋友说的那样,华罗庚真的是用行动为祖国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