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锲而不舍(二)要学会独立思考

前面所谈的关于读书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的事业总是在飞跃向前发展的,同学们毕业以后,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都必然要经常碰到许多新问题。在我们一生中,碰到新问题,能够在书本上找出现成的答案,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去发掘前人未发现的东西。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发明创造,都是发明者独立地、深入地研究问题的结果。因此青年同学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独立思考,就是说,一方面要继承前人的成就,而另一方面,又不要受前人的束缚。

 

    

一个人如果不接受前人的成就,就自以为是地去瞎摸乱撞,是一定会走弯路的。很可能自己辛辛苦苦地研究了很长的时间,以为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但这所谓新的发现,却是在几十年前别人就早已发现的了,结果白费了力气。不接受前人成就,有时甚至还会使我们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比如有的人今天还企图在数学方面,用圆规、直尺经过有限步骤三等分任意角,在物理方面搞永动机等,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这些设想都早已证明是违反科学的。历来的最善于创造的伟大科学家们,也都是最善于吸取他们前人的成就的。 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在科学上有重大成就,就是因为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在前人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可以看到,那些善于虚心学习的青年,他们在学习上的进展也往往会比别人快得多。 接受前人成就,一般说来,又很容易给自己思想上带来一些束缚,只有在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而又能独立思考, 才不会被前人牵着鼻子走,能够提出并解决一些前人未考虑的问题,对于前人的结论,包括一些研究过问题的方法, 也才能加以发展和补充甚至于抛弃。

其实不仅想超过前人,需要我们独立思考,今天我们在科学研究上要赶上并超过一些先进国家,如果没有独创精神,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赶过别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

独立思考必须是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相结合。搞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应该敢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海阔天空地想。不敢想怎么能有新的发明和创造呢?但是科学上的美丽设想,都必须和研究工作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相结合,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就以飞向宇宙的事情而论,在很早中国一些小说、诗歌与传说里,就有过许多关于这种浪漫主义的幻想。但是只有在距今百多年以前,俄国科学家齐奥可夫斯基才想到用火箭的办法“上天”,而在以后人们又经过了许多辛勤的研究,才解决了火箭上天的动力等一系列问题,上天的美丽幻想才终于成了现实。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可贵的不仅在于敢于设想,而且还在于能够脚踏实地地把设想逐步变成现实。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需要我们经常自觉地进行锻炼。要肯于动脑筋,碰到问题都要想一想。比如报上刊载了苏联要向太平洋发射火箭的消息,我们学数学的人,就不妨根据苏联所公布的发射区域的四个点,来计算一下火箭发射处在什么地方,射程多少,精确程度如何等等。这样常想问题,有些问题想了,当时可能没有什么大用,但却有助于我们养成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科学上的发现都是日积月累长期辛勤思考的结果,都是每一步看来不难,但却是步步积累的结果。我们在平时是否经常思考问题,在解决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时,是会明显地见出高低的。解决任何一个科学上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突破重重困难,而对于一个平常注意思考问题的人来说,由于有些问题他早已想过,很可能只剩下少数几个大关口需要突破。这样的人搞起研究来,就可以比别人少用时间,而且他也有可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更透。  

妨碍我们经常思考问题的原因,不外有二:一是怕难,二是把许多问题都看得很容易。怕难的人,碰见问题还没有动脑于想,就先觉得困难重重,这样自然就不会去想了。把问题看得很容易的人,许多问题他都觉得值不得去想,也就杜绝了深入研究问题与发现新问题的可能性。实际上,许多问题,从表面粗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很容易,但深究一下,往往并非如此。即使说,问题很简单很容易吧,我们肯用脑于想一想,有时也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