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产业革命后,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展科学养蚕,改进丝绸机械,成为近代丝绸机器工业的发祥地。在中国最先开办近代机器丝绸工业的是外国人,中国丝绸工业最先走入近代化的,则是缫丝工业。
1861年5月,当时英国在华最大的生丝出口商——怡和洋行的派美哲引进了100台西欧缫丝车,在上海开办了纺丝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机器丝织业,则比外国人在中国兴办的晚了十一年,最早出现在广东。
19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中国生丝的重要产地江浙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丝的产量一度锐减。而这时法国、意大利等西欧主要生丝产地却被一种叫“微粒子病”的慢性蚕病所折磨,生丝的生产几乎到了瘫痪的地步。因此,欧美的生丝消费者转而向未受到战争破坏的广东地区大量收购。到了70年代,广东土丝的发展和对外输出已达到了高峰。但欧美丝织业者认为中国丝的“品质不纯、贷样不符、粗细不匀、价格高昂”,他们迫切需要品质良好的生丝,并且明确提出愿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如同欧州用机器生产的厂丝。
1872年,广东南海人华侨商人陈启源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
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过程十分艰难。首先是资金短缺。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的资本银全由其兄陈启枢自安南汇回。同时,还受到了封建旧势力的阻挠。在办厂的过程中,当地的地主豪绅以高烟囱破坏风水、男女工混杂有伤风化等为借口,阻碍新厂的开办。1876年,由于欧洲气候不佳,意、法等国蚕茧严重歉收,洋商争先恐后来华采购生丝,一时丝价狂涨,继昌隆也在这一年获得了厚利。另一方面,经过几年之后,机器缫丝女工的技艺已臻成熟,产品质量逐渐稳定。这时候社会上对新缫丝厂的看法才有了转变。
1882年,民族工商业家黄佐卿在上海设立了公和永丝厂。这是上海第一家民族资本机器缫丝厂。黄佐卿原是为洋商办事的公和洋行的洋买办,他的机器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所以一开始就用蒸汽运转缫车,比广东要先进,产品质量也较好。
上海作为生丝出口的主要港口,由于在此缫制生丝能直接出口,因而获利甚多。所以,上海一时间成为缫丝业外资和华资的角逐之地。到了1911年,全上海已有丝厂46家,丝车13062台,在全国遥遥领先,上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生丝加工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