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博简介

丝情古今
丝路花雨
丝绸之路
织染缂绣
服饰大观

 

最原始的织机—原始腰机
 

  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Joseph Needham)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人赋予织造工具一个极佳的名称:机。从此,机成了机智、巧妙、机动敏捷的同义词。”织机可能是最美妙、最精巧的一项,因为丝织水平与织机的类型和构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先进的织机技术是丝织物品种、花样不断完善的基础。

平铺式编织  在古代,世界各国均有织机的发明,但唯独中国的织机是最完善和最先进的,这也是中国在漫长岁月中始终保持着丝绸大国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说来,织造过程须完成开口、引纬、打纬、卷取、送经五大运动,织机上的部件就是根据这些运动设置而加以不断的完善的。

  古代的编织技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铺式编织”,即先把线绳水平铺开,一端固定,使用骨针,在呈横向的经线中一根根地穿织。另一种则是“吊挂式编织”,把准备好的纱线垂吊在转动的圆木上,纱线下端一律系以石制或陶制的重锤,使纱线绷紧。吊挂式编织织作时,甩动相邻或有固定间隔的重锤,使纱线相互纠缠形成绞结,逐根编织。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编织出许多不同纹路的带状织物。人们发现,如此编织速度太慢,而且织品的密度不够均匀。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原始腰机诞生了。

  原始腰机的主要工具有:前后两根横木,相当于现代织机上的卷布轴和经轴。它们之间没有固定距离的支架,而是以人来代替支架,用腰带缚在织造者的腰上;另有一把刀、一个杼子、一根较粗的分经棍与一根较细的综杆。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依靠两脚的位置及腰脊来控制经丝的张力。通过分经棍把经丝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自然的梭口,再用竹制的综杆从上层经丝上面用线垂直穿过上层经纱,把下层经纱一根根牵吊起来,这样用手将棍提起便可使上下层位置对调,形成新的织口,众多上下层经纱均牵系于一综,“综合”一词便由此。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纺织机具当纬纱穿过织口后,还要用木制砍刀(即打纬刀)打纬。杼子可能是一根细木杆,也可能是骨针,上面绕有纬丝。

  原始腰机已经有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穿引纬纱、前后打紧纬纱三项主要运动,具备了最基本的纺织织造功能,云南出土汉代贮贝器上的纺织铸像展示了构成织物的基本原理,与编织技术比较,是一大飞跃。原始腰机实现了经纬纱纵横交织,织成了布帛,从而使人类告别了草衣木食的蒙昧时代,进入了服用纺织品的文明时代。

  原始腰机是世界上最古老、构造最简单的织机之一,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出现。浙江河姆渡遗址、良渚文化遗址、江西贵溪春秋战国墓群中都出土了一些腰机的零部件,如:打纬刀、分经棍、综杆等。在云南石寨山遗址出土的汉代铜制贮贝器的盖子上有一组纺织铸像,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人们使用腰机织布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