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刷博物馆 > 源远流长的印刷术 > 印刷术的起源 > 汉字的演变与印刷术 |
|
竹简、木椟和锦帛 当人类社会出现文字的同时,书籍也就出现了。当时的书籍形式和现代的书籍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这样定义书籍的概念,即将人们的经验和事件用文字和图象的形式记载于一定的物体上,以便于保存、传播,那么,商代的甲骨文,就是最早的书籍了。另外,在树叶和树皮上也可以刻写文字。《旧唐书》上就记载:“天竺国书于贝多树叶以记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贝叶经。另外,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也可以称为一种早期的书籍。
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书写文字。也有先写字,然后再按顺序编联成册的。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几上。说明简策制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商代,但其战国以前的简续实物,今天还未有发现,在周代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用简读传递命令及公文的记载。
牍是与简策同时使用的记载文字的形式,它多用木片制成,所以称为“木牍”。它和竹简不同的是,竹简的一片虽只写一行文字,但它可以用绳子系联起来,可容纳较长的文章,而木牍则是以一片为单位,在一片牍上记载较少的文字。木牍的一片也称为“方”,一般较长的文章用策来书写,而较短的文章则书写于牍上。木牍的长度一般为一尺左右,所以也称为“尺牍”。在一片木牍上,可书写一百多字,也可以两面书写。
在春秋战国时代,上层社会也普遍用缣帛作为书写著作或公文的材料。在纸纸发明以前的几百年历史中,帛书曾是书籍的主要形式之一。 |
主管:中国科学院网信办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科普博览
京ICP备09112257号-28, 43 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
电话:010-58812558 010-5881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