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刷博物馆 > 源远流长的印刷术 > 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 > 元代的印刷业 > 元代的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
  活字印刷开创新时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发展
  古代印刷技术的转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术
  从现在走向未来
 

 

元代的版式及版面装饰

  各个时代的版式及版面装饰,往往体现了该时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一个侧面。

《春秋经传集解》

  元初期刻书版式接近宋本。字大行宽,疏朗醒目,多为白口、双边。中期以后,发生变化, 版式行款逐渐紧密,字体缩小、变长。改左右双边为四周双边,黑口间粗黑口。目录和文内篇名上常刻鱼尾,多为双鱼尾或花鱼尾。版心记卷数、字数、页数、刻工姓名,私家刻书或坊刻本,书内多刻有牌记。例如:岳氏荆溪家塾刻本《春秋经传集解》半页八行、行十七字 ,小黑口,四周双边,版心上记卷数、字数、页数,下记刻工姓名。每卷末有“相台岳氏刻荆溪家塾”双行篆文长方形木记。

  元代刻书中,还有如:皇庆元年刻本《佩韦斋文集》,半页十一行,行十九字,小黑口,四周 双边,版式殊大;至正间刻本《金陵新志》,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大版心,细黑口,四周双边,版心记字数及刻工;《贞观政要集论》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细黑口,左右双边,版心记字数、刻工姓名,版式宽大,颇具特色。

  在书籍装饰方面,变化比较大的当属带图封面(又称书名页)的出现和创新。元朝以前的书籍都没有封面,更没有带图的封面出现。

  最早出现的书名页,当属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建安书堂刻印的《新全相三国志□□》,书名后二字残缺,有人认为其应为“故事”二字。但有人直书“平话”二字。

《广韵》封面

  现在能见到的早期带图书名页,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至治年间(1321-1323年)建安虞氏刻印的《武王伐纣书》、《秦并六国》、《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吕后斩韩信前汉书续集》、《三国志》等五种平话。这五种平话书,其格式相同。以《三国志》为例,其封面题有“新全相三国志平话”两行八个大字,中间上下花鱼尾间刊有稍小一些的“至治新刊”四字,封面上半部分是横书“建安虞氏新刊”六字,字下为“三顾茅庐图”。除此之外,还有建阳刘君佐翠岩精舍刻印的《广韵》封面。

  元代书中插图也有特色,反映了元代的插图雕刻水平比宋代又有了一定的提高,如《博古图》和元至治年间(1321-1323年)建安虞氏刻印的五种平话。

建安虞氏刻印的五种平话

元代刻本的各种牌记形式

  在元代的版式中,书籍的牌记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其牌记形式多为四周加单线或双线,有的则采用各形式的图案作牌记,如钟式、鼎式、荷叶莲花龛式、牌式等

  元代图书封面、尤其是带图封面的出现,是中国书籍装帧形式演变中的一大进步,对书籍装帧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