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政权建立的初期,就着手建立了中央出版印刷机构。随后,不少地方政府也相继建立了出版印刷机构。 清代政府的中央出版印刷事业
|
武英殿铜活字印刷的 |
武英殿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设立,最初为武英殿造办处,后改名武英殿修书处。其下分设监造处、校对书籍处。监造处专掌监刻书籍,再分设铜字库、书作、刷印作。校对书籍处负责书籍付印前、后的文字校正工作。康熙初期,武英殿刻书能力尚小,一般都发到南方苏州、扬州一带刻版,然后运回武英殿。在康熙四十五年以后,武英殿新设立了印刷机构,从此刻书力量日渐增强,开始大量刻印书籍,而且发展到顶峰,这时可以说是武英殿的全盛时期,印刷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以前的任何时代,至嘉庆之后,武英殿才逐渐走向衰落,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或烧毁。此时,民间的印刷仍不断地发展。
武英殿比较最著名的印刷活动一是雍正四年(1726年),用铜活字印刷《古今图书集成》,二是乾隆年间用木活字印刷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这也是清政府规模最大的两次印刷活动。
《古今图书集成》共六十四部,每部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印刷了五千零二十册。印刷这样大部头的百科全书,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且是用铜活字印刷,就更成为印刷史上的一件大事。《古今图书集成》按类编排,收录材料极为丰富,多为整段、整篇或整部著作收入书内,因此,大量的宋、元、明古籍,竟借此得到保存与流传。
武英殿 |
从乾隆三十八年(1736年)开始,武英殿进行大规模的木活字印刷。木活字印刷以武英殿最为辉煌。前后共刻制二十五万三千五百个大小枣木活字,印刷《四库全书》及其它经典著作共一百三十四种,二千三百多卷,几乎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历代的重要著作,谱写出历史上制造木活字数量最多、印书最丰的不朽篇章。由于乾隆皇帝为木活字取了聚珍版的雅名,因此,这次印刷的书籍统称为《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乾隆四十二年(1740年),由当时主持武英殿编印工作的金简组织编写、由乾隆皇帝亲自批准出版印刷了一本《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这本书详细记载了这次木活字印刷的情况,介绍的木活字制作及印刷技术,比王祯的《造活字印书法》更为详尽、严密、科学,在工艺规范、技术路线、生产调度中显现出前所未有的严谨、科学与规范,这是活字印刷术接近顶峰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