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资源开发与全球经济发展
|
海上开发岛 |
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北半球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而北半球又是全球经济的重心所在。从这种意义上说,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直接左右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纬度地区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这种趋势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中心城市和原料基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互补的。核心地区提供资本与政策导向,原料基地提供原材料来源,支持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并维持城市的运转。这种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属地或新殖民主义。不同的是,北极的大部分地区既不是独立的国家,也不是殖民地,这些地方只是环北极发达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状况本身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内部殖民主义的概念。
|
海上开发鸟瞰 |
内部殖民主义涉及一系列密切相关的条件。首先,存在着北极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超过正常生产成本的生产者的剩余)问题。在整个北极地区,这种情形都是一样的。原材料储存于北部地区,但从这些资源中得到最大经济效益的最终是大城市的公司、消费者或政府。有人曾作过如下统计:1970年到1974年间,西北地区与自然资源开发项目有关的效益总值达2.95亿美元。这个例子是比较典型的。当然,北极自然资源的开发有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但即使如此,北部地区也很少从与这样的项目有关的经济效益中直接获利。
内部殖民主义的第二个特征就是经济的大起大落,以及由此造成的北极圈内当地经济的不稳定。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储藏量是一定的,某些已面临枯竭的局面。本世纪30年代在阿拉斯加中南部的鬼城,淘金热及开发铜矿的浪潮曾盛极一时。然而繁华过后只落得资源耗尽,满目疮痍。同样的问题也正在困绕着目前正在北极圈内兴起的石油经济。另一方面,大起大落的怪圈也受世界市场原料价格的影响。目前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原油,其世界市场价在一个月之内可以变动2次甚至4次。世界市场渔产品、木材和许多非燃料矿产的价格亦如此。在一个资金和设备投放重点极不稳定的工业基础上建立稳定的经济确实是很困难的。
|
开发区方阵 |
更糟糕的是,大多数北极圈内的地方性机构本身,并没有能力去影响政治、经济事务的关键决策。多数的情况是,遥远的北极社会的命运,要由远在大城市的决策者们来确定,而这些决策者对北极居民的福祉又极少考虑。政府部门有权决定是否租借北极的油气田和是否允许在远北开发非燃料矿藏。总部设在伦敦、纽约、休斯敦或温哥华并在世界各地承揽工程的那些公司则最终做出投资决策,从而决定北极开发的进度。北极原材料在世界市场价格的浮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取决于政治领袖们。而可悲的是,这些领袖却没有一个人住在北极或对北极有长远的打算。在上述情况下,某些北极居民团体作激烈的抗争以打破目前的格局就不足为奇了。
不难看出,北极不仅是环北极国家的原材料基地,而且对整个北半球的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希望该地区纳人跨国经济关系网中并成为一个关键的结点,这种经济网络形成的意义将是长远的。将北极仍然看作是只对土著居民、环境保护主义者、探险家和科学家有吸引力的永久冻结的荒地,这种观点是无助于将目前明显带有争夺性质的北极开发引导为全人类的友好合作的典范项目的。可以预言,若干年之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北极的资源开发将纳入全球的经济大循环,北极地区也将在国际社会的贸易网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上一页][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