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安全
|
苏美两国的航天运载器
|
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原苏联发生的深刻变化,华沙条约组织逐渐解体,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才开始出现缓和的转机。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和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美苏首脑会议上共同提出了改变对抗,开展北极科学合作的号召。基于社会公众对北极地区军事冲突尤其是核对抗的普遍担忧,加拿大民间组织“强大与自由的真北方”社会调查协会于1989年3月在加拿大埃得蒙顿成功地召开了关于北极安全事务的国际讨论会。来自美国、原苏联、加拿大、挪威和瑞典的15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宗旨就是:北极,和平与安全的选择。
|
原苏联布兰航天飞机
|
然而,美国的军事决策机构对原苏联寻求和平的愿望却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他们认为,与戈尔巴乔夫削减军备,销毁核武器的口号相矛盾的是,苏联仍然沿着军事现代化的方向衔枚疾走。尤其是他们的最新式核武器,战略防卫系统,最新式飞机和潜艇,以及太空武器方面的进展令人不寒而栗。尽管已经签订了防止核扩散条约和销毁核武器条约,苏联仍然在继续研制和改进“SS-24”、“SS-25,机动及深井多核弹头导弹,以及新型高精度的“SS-18”导弹,以此使其保持稳定的最强大的核国家地位。美国前国防部长迪克·切尼将军坚定地认为:无论戈尔巴乔夫怎样谈论改革,但他肯定不愿意把自己的国家改变成世界上第二流的强国。过去的25年来,苏联的军费开支一直在稳步增长。80年代时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17%。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宣布将军费降低到国民总产值的9%,而他后来又承认军费实际达到国民总产值的13—15%。不仅如此,一些军事专家估算俄罗斯的真正军费实际达到国民总产值的25%。维持如此高的军费开支,不能不令人感到畏惧。就在1989年,原苏联仍然拿出15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款项送给阿富汗、北朝鲜、黎巴嫩、安哥拉、越南、叙利亚和距美国仅150公里的古巴。看起来,即使在冷战以后的今天,又有谁敢说北极的未来不再会有军事对抗了呢?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