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站的观测任务
天气观测站观测的项目有气压、气温、湿度、云量、云状、云高、风速、风向、最高最低气温、天气现象、大气现象、降水量和能见度等。各站按规范定时观测,观测后在限定的时间内编码发报,供世界各地的气象台收集,用于绘制天气图表。观测和发报次数根据任务要求而定,每1小时、2小时,3小时……不等。现在全世界参加国际气象电报交换的天气站约有2700个陆地点,一律在世界时00,06,12,18时(即北京08,14,20,02时)正点观测,正点后3分钟内发出报告。
气候观测站一般没有发报的任务,观测项目可简可繁,次数可多可少,这些由任务而定,至少每天二次或三次。它们所取得的资料除及时用于当地服务外,主要是积累气候资料。
实际上一个气象站往往同时兼顾天气站和气候站双重身份。个别专业气候站还担负特殊的发报任务。而大多数天气站同时兼有气候观测的任务。许多天气观测项目同时也是气候观测项目,另外还进行日照、日射、蒸发量、地面温度、土壤温度、积雪、冻土、初终霜、初终冰等项的气候观测。
除气象系统外,一些部门根据需要也建立各自的气象观测系统,观测基本气象要素,并且各有独特的项目。这些站有的已纳入国家气象网,有的与国家站互相协作。由于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还可以联机成网,同一般观测站一起组成一个复杂的测报系统。在国外,除国家设立气象站以外,还有大量的气象爱好者建立个人气象站。在我国,有成千上万的气象哨和气象组,配备的仪器简单,有的观测也不够正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测站密度不够的缺点。
在天气图上的站点中,有一部分测站还要执行高空观测的任务,其中有的做气球测风,有些做无线电探空观测,观测高空的温度、气压和湿度;有的兼做二者。一般每天进行2次,各在上下午七时开始。所测结果同地面天气报一样,及时传送出去。这种高空探测站要求测点距离为500公里,按全球布点应达2000个左右,现在才只有800个站。
雷达观测及其他先进技术观测多装配在较大的气象台上(不包括机载、船载雷达),做定时或临时需要增加的观测,一般是在必要时或固定季节才加密观测。
在荒漠、高山等人烟稀少地区,还有一些自动观测发报站,所测得资料一般只供本地区或本国使用。
海上观测点有两种:一种是在固定船舶或在浮标上进行气象观测,项目较简单。一种是航行中的船舶观测,好象是一个活动的气象站,在航途中定时观测和发报。这些测报资料都参加天气电报广播或传送。
地面上还设有专门的信息接收站,接收气象卫星、火箭、飞机所探测的气象资料。卫星接收站装备比较复杂。
所有这些站点日日夜夜工作所取得的气象资料,直接地或经过加工后为全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进行持久不懈的服务。
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员都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能在复杂的天气情况下,排除意外,完成任务。他们必须具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自觉认真地工作,按规范、制度办事。观测时间不能提前或延后,工作程序不能变动少许,观测、记录、发报等一切工序必须准确及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具有高尚的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不论酷暑、严寒、狂风、暴雨,都坚持一丝不苟的工作。许多气象员长期坚守在高山、孤岛、荒漠、绝地,远离亲友,与世隔绝,默默地献身于气象科学事业。无论出现多么恶劣危险的天气,观测员们都要坚守岗位,有的巡行观测场地,有的攀登观测高台,有的埋首荧光屏前、发报机旁……做他们重复过不知多少次的工作。
通常人们认为气象台是专门发布天气预报的机构,实际上它的任务很繁重,发布天气预报只是它的一项中心任务。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