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分类学研究是在伍献文教授领导下开始的,经过3代人的艰苦努力,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科研群体;建立和完善了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收集种类最多的淡水鱼类博物馆,是中国科学院在国内具有较好基础的优势学科之一。通过几十年的工作,已经收藏了大量的水生生物标本以及相应的科学积累。淡水鱼类博物馆,馆藏鱼类标本40余万号,1800余种,其中模式标本230多种,国外鱼类标本600余种。不论是在馆藏标本的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目前亚洲最大的鱼类标本馆。馆藏标本的来源涵盖我国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收藏了一大批邻近国家的鱼类标本。作为地域性的鱼类标本收藏,水生所的淡水鱼类博物馆在世界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开展东亚乃至世界淡水鱼类资源、分类、系统发育、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宝库。水生所现有的各标本室是水生所乃至中国科学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国际交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淡水鱼类博物馆目前每年接待的外宾都在200人次以上,并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博物馆及有关大学有密切的往来与合作,特别是和有世界三大博物馆之称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有紧密的学术联系。此外,凡到水生所来参观或调研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如胡耀邦、彭真、赵紫阳、姚依林、方毅、陈丕显、卢嘉锡、周光召、刘华清等,以及湖北省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无一不特意观看标本室馆藏标本。水生所所拥有的丰富的淡水生物标本和非常雄厚的淡水生物学研究基础,国内外同行对此深表羡慕,并给予了的极高评价。近年来,水生所的各类标本室还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世界范围内都有巨大影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为契机,举办了“珍稀水生动物展”、“长江鱼类展”等科普展览活动;淡水鱼类博物馆还配合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等8个电视台制作了大量科普节目,为新华社及光明日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11个报社撰写或提供了大量科普文章,与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了科教片《奇妙的藻类》。因此,在逐步加强和完善了标本馆的科普宣传功能的同时,水生所的淡水鱼类博物馆等生物标本室在湖北省乃至中原地区都起到了支柱作用,并先后被湖北省科协、武汉市科委等确定为“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武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水生生物标本室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了的水生所历史。水生所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一方面是由于具有类群齐全、种类十分丰富的各种水生生物标本,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水生所长期以来就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水生所自上海迁至武汉后,实际上已成为我国水生生物研究的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
联系方式:
地 址:武汉市武昌东湖南路7号
电 话:027-68780839
网 址:http://www.ihb.ac.cn
依托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