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博物馆 > 您家窗外的恐龙 > 中国辽西大发现

      

三塔中国鸟


  早期的鸟类由于数量和种类都还非常贫乏,能够侥幸变成化石的机会因此也非常地小。例如,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化石自1861年到现在的近140年的时间里总共才发现了6具骨架化石和一件羽毛标本。

  那么,始祖鸟之后,白垩纪的鸟类化石情况又如何呢?鱼鸟和黄昏鸟也是早在19世纪就被发现了,它们都是白垩纪晚期的鸟类,而且,由于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发现的白垩纪晚期的鸟类屈指可数,化石又大多残缺不全,因此它们直到今天依然还是白垩纪晚期地层里保存最好的鸟类化石。

三塔中国鸟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白垩纪早期的鸟类化石曾经一度是令古生物学家最感到遗憾的生物进化空白之一。在此之前,科学界对于鸟类如何从1亿5千万年前的祖先始祖鸟演化到距今不到1亿年的较为进步的鸟类这一过程几乎是一无所知。即便偶尔出现一点零星的发现,也只不过是一些单个的羽毛或者是十分破碎的骨头化石。它们仅仅能够表明一些鸟类的存在,对于探讨鸟类的早期进化几乎做不出什么贡献。这种沉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一件很不完整的鸟类化石骨架在蒙古被发现,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极大惊喜。随后,我国甘肃发现了一块也不完整的鸟类后肢骨骼的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鸟类学家侯连海教授把它定名为甘肃鸟,并认为它是后期所有水鸟和滨岸鸟类的祖先。接着,科学家又在西班牙的一些不同地点发现了一些羽毛化石和两具较为完整的骨架,只可惜,这一系列发现中都没有头部骨骼。不过,这些接二连三的发现还是不断地激起了科学家对解决白垩纪早期鸟类演化问题的希望。而且,恐怕谁也不会预料到,所有这些发现都只不过是即将来临的更大发现的前兆。几年后,我国的辽西地区陆续发现了一系列完整、精美而且在鸟类进化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白垩纪早期鸟类化石,引起了早期鸟类进化研究的革命。

  中国辽西鸟类化石大发现的第一声春雷是三塔中国鸟的发现。

  辽宁省朝阳县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农民,对科学有一种独特的爱好,并且因此学习和掌握了相当的古生物化石知识。在农闲时节,他跑遍了家乡周围的山山水水,采集了不少古生物化石。1987年的一天,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块保存相当完整的鸟类化石。化石发现于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根据产出层位的植物孢粉分析,时代为大约距今1亿3千多万年。这件标本除了胸部等个别骨骼缺失之外,头后骨骼保存十分完整。这一标本经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年轻的古生物学家饶成刚和美国芝家哥大学另一名年轻的恐龙专家塞雷诺的共同仔细的研究,最后定名为三塔中国鸟。“中国鸟”的意思,显而易见是代表中国发现的;“三塔”则是对化石出土地区的一种纪念,因为在化石点附近,三座辽金时代的古塔在那里已经耸立了1千多年。研究者当时宣布,三塔中国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会飞的鸟类。
  

[上一页] [下一页]

 

恐龙的珍闻轶事
恐龙大家族
千古之迷——恐龙大绝灭
您家窗外的恐龙
恐龙相关资源
 

 

古生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