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博物馆 > 恐龙大家族 > 蜥臀类恐龙

      

从灵巧的始盗龙到残暴的霸王龙
——食肉的兽脚类恐龙

侏罗纪早期的最大食肉者——酷龙

  我们说双嵴龙是侏罗纪早期的霸主,是因为它们是活跃在各个大陆上的大型食肉恐龙,威慑着当时世界上各个角落里的其它动物,甚至包括现在是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不过在南极洲,双嵴龙的霸主地位恐怕要让位了,因为那时侯的南极洲还生存着一种更大的食肉恐龙——酷龙。

酷龙

  侏罗纪早期时候的南极洲可不是今天千里冰封的这个样子。当时,南极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更加靠北,气候温暖湿润。

  由于恐龙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因此科学家早就坚信恐龙也一定在南极洲生存过。但是,直到1986年,科学家才在南极洲发现了恐龙的化石证据。如今被冰雪覆盖的山峦下面埋藏的这些恐龙化石为科学家研究食肉恐龙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提纲了新的线索。

  1991年夏天,美国科学家哈墨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距离南极点400公里的科克帕特里克山进行考察时,在地下发现了一种当时无人所知的巨大的食肉恐龙化石。这种食肉恐龙的头上长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嵴冠,看上去有点儿向孔雀头上美丽的冠子,好酷!不过,这种恐龙的嵴冠不是孔雀那样的羽毛冠子,而是由骨骼的突起形成的。科学家给这种恐龙命了名,拉丁文原意是“寒冷地区长嵴冠的龙”,本馆馆主龙子把它意译为“酷龙”,一方面取“寒冷地区”气候“严酷”的意思,另一方面也取“嵴冠与众不同”因而很“酷”的意思。

  酷龙身长7.62米,体重大约可以达到680公斤。在南极洲还发现过两种食肉恐龙,一种与曾经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小型的腔骨龙很相似,另一种就属于侏罗纪早期的第二大食肉恐龙--双嵴龙。测量表明,酷龙比世界上最大的双嵴龙还要长1.5米。

  对酷龙以及其它的食肉恐龙的研究表明,在侏罗纪的时候,食肉恐龙已经向大型化和行为的复杂化的方向进化了。酷龙和双嵴龙的嵴冠就很可能是在交配行为中起异性吸引或同性竞争作用的。像现代的许多动物一样,很可能只有雄性个体才长有这样的嵴冠。当然,这些嵴冠也有可能起到吓唬敌人的作用。

  如果嵴冠的作用确实是用于交配行为,那么,腔骨龙这样的没有嵴冠的食肉恐龙靠什么来进行类似于“求爱”这样的社交行为呢?科学家推测,腔骨龙很可能是靠改变皮肤的颜色来向异性求爱的。其它的一些恐龙则可能以鸣叫的方式来进行社交。

  科学家是怎样得出这些关于恐龙社会行为的推测的呢?实际上,他们是根据对许多现代动物的观察。仅仅作为性显示特征的身体形状在现代动物中是很普遍的。例如,雄鹿长有形状复杂的大角,当它们抬头鸣叫时将这样的大角展露出来以赢得雌鹿的青睐。

  作为恐龙的近亲,现代鸟类颜色展示的特征和行为。例如,当雄孔雀想要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力时,它们就张开并抖动它们那绚丽多彩的尾羽跳跃。而酷龙呢,则很可能像蓝雀那样,当与竞争者争夺领域的时候就把头向前伸,显示出它那酷毙了的嵴冠告诉对手:“这里是我的地盘儿!”

  许多现生的爬行动物也有颜色显示行为。蜥蜴的雌雄个体之间看上去经常不一样,这使得它们在交配季节能够彼此容易地辨别性别。通常,雄性个体都比雌性个体色彩更加漂亮。

  哈墨博士发现酷龙的时候曾经想起了一个名叫艾尔维斯的滚石歌星梳的那个张扬个性的头型,因此开玩笑地把酷龙叫做“艾尔维斯龙”。

  在科克帕特里克山,哈墨博士和其他的科学家一起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在酷龙的化石骨头里面找到了一些类似于腔骨龙那样的小型食肉恐龙的牙齿!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当时一些小型的食肉恐龙在啃食死去的酷龙的肉的时候折断了一些牙齿。酷龙在当时的世界里是最具震慑力的捕食者,可是它们却也可能反过来成为较小的捕食者的腹中之物。难道身长7米多的酷龙还打不过小小的腔骨龙吗?这个问题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来解答。

  您对恐龙感兴趣吗?如果感兴趣,而且如果您还只是一个青少年的话,您就有机会成为一个古生物学家,从而寻找恐龙化石证据来解答这个问题。即使您已经因为有了一个很好的其它职业,也可以在渡假期间参加以后本博物馆组织的恐龙科学考察旅行,您将有机会与恐龙专家一起去寻找和发掘化石,您发现的化石没准真能解决一些这样那样的千古之迷呢。

[上一页][下一页]
        

恐龙的珍闻轶事
恐龙大家族
千古之迷——恐龙大绝灭
您家窗外的恐龙
恐龙相关资源
 

 

古生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