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知识ABC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奇闻逸事共欣赏 色彩斑斓话蝶蛾 千奇百怪说甲虫 学做昆虫收藏家 昆虫学的教学与研究
 
  昆虫博物馆 > 色彩斑斓话蝶蛾 > 彩蝶纷飞,婀娜多姿 > 多姿多彩,争奇斗艳
        
          

多灾多难 - 长尾虎凤蝶
Luehdorfia longcaudata Lee

  长尾虎凤蝶的发现和被公诸于世,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1944年,我国著名的蝴蝶专家李传隆教授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第9次扑蝶旅行,途至陕西秦岭,在翻越群山峻岭朝着山顶攀登时,走到仰望才能见天的两座高山之间的密林深处,无意中采到了一只个儿略大、色泽较深的虎凤蝶,经确认为交配过的雌蝶。李教授从它的腹端向后延生着的1根长刀状的交配衍生物判断它显然与其它三种虎凤蝶不同,可以肯定为一个新种。可惜它后翅的两根尾突都断了,无法知道它们是粗、是细、是长还是短。由于这种蝴蝶的数量极少,李教授未能实现再采到一只的愿望。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其研究成果必须忠实地反映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个新蝶种的科学论据不全,只好暂时搁置。

  37年以后,为了澄清这一疑问,李教授又于1981年来到原产地探索。在陪同友人的大力协助下,经过20多天的寻捕,终于捉到了一只左后翅保存有1根完好尾突的雌蝶,补齐了这一欠缺的资料,并将这一新蝶定名为长尾虎凤蝶。1981年,李教授应邀参加日本鳞翅目学会第28届年会的特别演讲时,将这一新种公布于世,引起与会蝶友们的重视。日报的一些报纸、电台、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13年后,周尧教授在《中国蝶类志》中又将它命名为太白虎凤蝶Luehdorfia taibai Chou,只因周尧教授认为该种没有正式发表。这都是学术之争,我们不必细究,这只说明该种虎凤蝶的不平凡的发现经历。

  成虫 翅展55~60 mm。体黑色被黄白色毛。翅黄色。前翅上半部有7条黑色横带,其中基部第1、2、4条及外缘区的1条宽黑带直达后缘,且外缘宽带内嵌有1列黄色短条斑(外侧)和1条似显非显的黄色横线(内侧)。后翅外缘锯齿状,在齿凹处有黄色弯月形斑纹,在弯月形斑外侧有相应的镶嵌黑色和黄白色的边;翅的上半部有3条黑色带,其中基部1条宽而斜向内缘直达亚臀角;中后区有1列新月形红色斑,红斑外侧有不十分明显的蓝斑列;臀角有红、蓝、黑三色组成的圆斑。尾突长。翅反面与正面相似。 

  寄主:马兜铃科中马蹄香属(Saruma)的马蹄香(S.henryiOli v.)。

  生物学 长尾虎凤蝶幼虫喜食的马蹄香植物,在陕西秦岭太白山保护区海拔1000 - 1600 m山沟溪旁的林下阴湿处呈小片状分布。实验表明:处于饥饿状态的幼虫也可取食细辛属(Asarum)和马兜铃属(Aristolochia)的植物,并顺利进入蛹期;但对成虫期是否有影响,待进一步研究。①生活周期与生活年史:一年发生1代,卵期4月下旬 - 5月中旬,幼虫期5月上旬-7月下旬,成虫期4月下旬-5月下旬,蛹期7月上旬-次年5月上旬;② 交尾与产卵习性:成虫在空中飞舞时交尾。雌蝶产卵于寄主植物叶背面,一般产卵20~30粒,卵单产,呈矩形或呈行排列。③ 初孵化幼虫有群集性,头朝同一方向排列整齐;5龄后分散为害。④ 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枝干上、崖壁缝内、枯枝落叶下或树皮缝隙中化蛹越冬。陕西省周至县近几年来已进行半人工大量的饲养。

  分布:陕西、四川、湖北。中国特有种。 

  本种与中华虎凤蝶(L. chinensis)很相似,但前翅及后翅的黑色横带比中华虎凤蝶宽,留出的黄色部分很窄,在中室下尤其明显;特别是后翅的尾突不仅长,而且比虎凤蝶属的任何一种都长,故称长尾虎凤蝶。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