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引发的恐惧
原子弹轰炸日本之前的1945年6月1日,致美国陆军部长的著名的《弗郎克报告》,就已经告诫过美国政府使用原子弹将会带来可怕的核军备竞赛的后果。报告指出:“我们强调如何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应该当作长远的国家政策的问题来考虑,而不应是一种军事上的权宜之计。”后来西拉德回忆这期间的活动时写道:“罗斯福总统去世后,也就是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实验的六星期之前,我设法与白宫联系并被介绍会见了贝尔纳斯先生。当时,贝尔纳斯先生非常关心苏联在欧洲的影响的扩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都已经在苏联控制的阴影之下。贝尔纳斯对苏联的担心,我完全同意,但是,他认为我们拥有和显示原子弹将能使苏联在欧洲更规矩一些这个观点,我却不能赞同,把政策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之上,我几乎不能想象比这更错误和更不幸的做法了。几个星期后,当我知道他成了我们的国务卿时,我感到十分沮丧。”
在美国科学家内部,有反对的也有主张使用原子弹的。美国政府最后决定使用原子弹,当然会有上面所提到的政治需要的考虑。
杜鲁门对斯大林的暗示,贝尔纳斯的看法……这一切说明,原子外交是冷战的核心内容,核军备竞赛从这个时期已经开始了。无疑,原子弹为战后带来了许多消极后果。
但是原子弹在提前结束战争,避免更大牺牲方面确实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原子弹不仅是一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它还是一种心理武器。1945年3月,美国空军在东京地区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燃烧弹袭击。这次袭击,比广岛的核打击造成了更大的损害,带来了更多的伤亡。数百架轰炸机参与,投掷了数百吨燃烧弹。相继类似的袭击烧光了日本城市面积的一大部分,而日本人却继续战斗。8月6日,B—29轰炸机在广岛投掷了一颗原子弹,8月9日在长崎投掷了第二颗。日本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就结束了。这是他们对“还有更多的原子弹”所引起的恐惧,原子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时,有一个盛传的关于“原子弹炸东京”的谣言,就很说明日本人此刻的心理状态。
1945年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以后,人们纷纷猜测,下一个目标是哪里,夹着恐怖色彩的谣言四起。其中有一股“风”是:第二个轮到东京。“原子弹炸东京”真有其事吗?美国计划中的目标有过多次修订,而从未把东京列入原子弹攻击目标,但谣言却事出有因。
广岛被炸第二天,一架美国战斗机在大阪附近被击落,一名中尉飞行员被俘。
日本的一位失去常态的将军主审这名美国飞行员。由于中尉对原子弹一无所知,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关于炸弹的性能和下一个目标,根本答不出来。日本将军怒起拔出战刀威胁那个美国中尉。实出无奈,俘虏只得胡谄了一通:正负电子分开存放于箱子里,扔在空中重新结合就发生强烈爆炸。这套鬼话居然唬住了日本将军,他悄声问俘虏:“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地方呢?”那个美国飞行员索性随口说了一句:“大概几天后就要炸东京。”于是,一场“逼供信”使“轰炸东京”之风得到了“证实”,一股强大的“恐惧冲击波”,使东京全城陷入更深的惶惶不安和混乱之中。
为了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该博物馆所能拿出供观众参观的,也唯有该机的前机身及带一个发动机短舱的部分机翼。名机残缺,千古遗憾!
选择原子弹投放目标
原子弹的历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