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暂时平静
从科学家来说,似乎正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相当一段时期的封闭状态中解脱出来,在世界舞台活动。用中国“长征”二号E火箭发射美国制造的“澳星B3”通信卫星,在中国的大亚湾核电站引进西方的核技术,中国也向巴基斯坦出口30万千瓦的核电技术,等等。表明了科学家的国际合作对推动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的世界经济技术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任何一个地方的骚动常常会给国际关系带来影响以致世界性的震荡。在这个包括核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等在内的高技术手段十分强大,地球变得狭小,相互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国际中,采用和平的语言较能沟通彼此的立场和感情,企图诉诸武力达到目的多数情况下难以得逞。因此,和平共处与生存发展,成了核时代的基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状态持续达40多年,核武器成了对立各方手中的王牌。1957年10月1日,美国B-52轰炸机开始作不间断的警戒飞行,携带核武器的飞机每天24小时巡回飞行,以防止前苏联的所谓“进攻”。直到1991年9月27日,美国总统才宣布,决定解除B—52轰炸机的戒备状态。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领导人宣布,苏联不复存在,同时宣布,一个新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将向前苏联的各共和国敞开大门。
冷战已经失去目标,意味着冷战的中止。
人们正在面临一个多极世界,而多极纷争的格局倒是世界史中的常规现象。
北京时间1994年8月28日7时10分,我国“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澳大利亚澳普图斯公司所有的“澳星B3”通信卫星送上预定轨道。
国际局势变化多端
核国家在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