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 原子学说的起源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人们自然会问,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墨翟曾提出过物质微粒说,他称物质的微粒为“端”,意思是不能再被分割的质点。 但在战国时代,有一本著作《庄子·天下篇》中却提到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个短棍今天是一尺,明天取一半,余二分之一尺,后天取一半,余四分之一尺,以此类推,永远没有尽头。当然,这里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用什么方法分割的问题。但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学者就能用思辩的方法来这样提出问题,是难能可贵的。
古希腊哲人的原子观
主管:中国科学院网信办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 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科普博览 京ICP备09112257号-28, 43 公网安备11010802031770号 电话:010-58812558 010-5881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