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先了解两个基本概念。一是再生系数,我们把某代中子数对于上一代中子数之比称为再生系数,用K来表示。如果裂变产生100个中子(第一代中子),经过慢化再引起下一次裂变,若产生102个中子(第二代中子),那些,再生系数K=1.02。二是临界状态,把K=1需要的最小的裂变燃料数量叫做临界质量。当K=1时,中子数保持不变,链式反应可继续进行下去每秒钟内发生恒定的裂变数,每次裂变放出的能量也一定,这表明反应的功率保持一定水平不变。当K>1时,中子数越来越多,功率在增加,这个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当K<1时,中子数越来越少,功率也在下降,直到停堆,这种状态称为次临界状态。 反应堆内积累的裂变产物,是反应堆潜在的主要危险。它所包含的200多种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强度都很大。例如,一座10,000千瓦的反应堆运行三个月后,它积累的裂变产物的放射性,在停堆24小时后测量,约相当于10吨镭,或 1,000万居里。如果地面污染 0.2居里/米2,居民就要立即撤离,如果地面污染10-3居里/米2,就长期不能种庄稼或放牧,由此可见,这种潜在的危险性是多么大。如果这样大量的放射性全部扩散到环境中去,周围的居民将受到强烈的照射,其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因此,核电站的主要危险来自可能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逸散的重大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