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 名品馆> 瓷器撷英

 

 

争奇斗艳、楚楚动人的斗彩瓷器

  “斗彩”始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记述:“青料画其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它是传统陶瓷装饰技法之一,因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古彩结合在一起的彩绘装饰,故称“斗彩”,亦称“逗彩”、“豆彩”。是用青花料在胎上勾描出完整构图的纹饰轮廓,施青白透明釉色,入窑高温烧成。再于釉上青花轮廓线内填画各种彩料完成彩色图案,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青花加彩四种。

  斗彩首创于明宣德,1985年发现的西藏萨迦寺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落有“大明宣德年制”款,证明了文献上“宣德五彩,深厚堆垛”的记载。其突出特点是在鸳鸯纹饰上采用了青花与五彩结合的工艺,开启了明代斗彩工艺的先河。明代斗彩,以成化年间最为著名,成化斗彩把青花的幽菁和古彩的华贵溶为一体,典雅而又鲜明。其施彩方法以填彩为主,所用色彩有鲜红、油红、娇黄、鹅黄、杏黄、蜜蜡黄、姜黄、深绿、浅绿、松绿、浅紫、姹紫、孔雀蓝、孔雀绿等十余种。一件器物上少说施三四种釉上彩,多者五六种,使纹饰的形、线、色相依相衬,相辅相成,令斗彩更为妩媚明艳,光彩照人。

  成化的斗彩画面疏朗秀丽,装饰幅面不大,嘉靖、万历以后则变得繁密浓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继承了明代成化的斗彩并有所发展,除用古彩颜料外,还使用粉彩颜料。

  斗彩鸡缸杯


斗彩鸡缸杯  明,景德镇窑,高3.3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斗彩鸡缸杯,俗称鸡缸杯。浅形,撇口,卧足,内白釉无纹,外绘斗彩纹饰四组,一为兰花柱石,二为芍药柱石,其余两组为子母鸡5只,另有雄鸡昂首长鸣,母亲啄虫哺雏,纹饰鲜艳,画工精细,生动传神,足内有青花楷款“大明成化年制”。此杯在晚明万历时已值十万,至今更为珍贵。

  斗彩鱼藻纹盖罐

斗彩鱼藻纹盖罐  清,景德镇窑,高22.1厘米,口径6.4厘米, 底径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直口,短颈,圈足,宝珠盖钮。腹下部及盖面绘鱼藻纹,均用青花勾勒轮廓,填以红、绿、紫、黑等彩,色泽鲜明,外底有“大清康熙年制”楷书青花款。



 

  
斗彩八卦纹炉

斗彩八卦纹炉  明,景德镇窑,高9.8厘米,口径12.1厘米,足径7.5厘米,1962年北京清墓出土,首都博物馆藏。造型尤如宣德铜炉式样,扁圆腹,大口微向内敛,半圆环形立耳。胎质洁白,釉色光亮,腹上部绘青花八卦图案,下部绘八朵紫红色斗彩折枝花卉。底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多姿多彩、娇爱迷人的釉上...  色彩硬朗、线条刚劲的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