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侵蚀

指地表沙粒类松散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地表的迁移过程,是风沙活动和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开始,可分为吹蚀和磨蚀,前者为单纯风力作用,而后者为风沙流的侵蚀作用。在吹蚀和磨蚀作用下,地面分散颗粒的运动方式分为悬移、跃移和表层蠕移三种形式。

  影响风力侵蚀的自然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频繁的、超过起沙风速的风力条件及其与干旱季节在时间配置上的一致性,是风力侵蚀的动力基础;二是以物理性砂粒为主的地面组成物质的分散性,为风力侵蚀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地表或风沙堆积物,因风蚀、磨蚀作用,相对细粒物质被运移后,出现地面粗化、荒漠化及蘑菇状风蚀地貌,后者往往又可激发崩塌等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的水力、风力复合侵蚀区,风蚀可加剧沟蚀。它吹失土壤耕作层中的细土、养分,使心土甚至岩石裸露,降低土地生产力;在种植季节使种子裸露,或对幼苗产生机械损害;所产生的尘埃土沙进入大气,还造成环境污染。我国西北地区和长城沿线的风沙区,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每年1~3米,这就是土地沙漠化的开始。



风力侵蚀(沙漠)
风力侵蚀(沙漠)
风力侵蚀(蘑菇石)
风力侵蚀(蘑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