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

重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区侵蚀活跃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下部一部分被水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包括崩塌、滑塌、泻溜、陷穴、崩岗等各种现象。
   崩塌:沟壑两岸的沟坡或沟壁,坡度很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如果由于沟底下切,沟坡或沟壁下部被水淘空,上部的土体由于自身的重力没有支撑,就崩塌下来。



   滑塌:沟壑两岸的沟坡,有的地方由于地质作用表层与深层土质不同,都向沟内倾斜。表层数米深的土质透水性较强,深层土质透水性较差或不透水,在两类土层的交接处形成一个“滑动面”,一般情况下能基本保持稳定。降雨时,表层土体吸收了水分,渗到下层不透水处,不能再向下渗透,达到或超过饱和,土体的自身重量增加,就沿着“滑动面”滑塌到沟中。



   泻溜: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地区沟壑两岸的陡壁上,这些沟壁一般由粘性红土组成,坡度70~80度,甚至垂直。红土表层受风化作用,剥蚀成粗颗粒,脱离母体,其下部没有任何支撑,由其自身的重量经常地、分散地泻溜到沟中,随水冲走。

   陷穴:陷穴也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侵蚀现象。由于黄土有垂直节理性,而且土中富含易溶于水的碳酸盐,当地面低洼处积水以后,沿着垂直节理向下渗透,将土体中的碳酸盐溶解,形成更易透水的上下通道,水流在地下与沟底相通,将土粒逐步带到沟中,穴的下部逐渐空虚,上部土体由于自身重量没有支撑就垂直下坠,致使陷穴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沟头或沟边出现一连串陷穴,发展的结果即成为沟壑的一部分。在黄土沟头5~10米范围内,地面有低洼积水处容易发生陷穴。

崩岗:崩岗是我国南方广东、江西等省风化花岗岩地区特有的现象。在这些地区,由于气温高、降雨多,山区、丘陵区的风化花岗岩深50~60米或更深,由松散的石英颗粒组成。当地面有林草植被覆盖时,不会有崩岗发生,一旦地面植被破坏,暴雨中坡面水流集中到浅沟,很快形成切沟和冲沟。沟头和沟壁的风化花岗岩石英颗粒大片大片地崩塌下来形成“崩口”。是沟壑侵蚀的一种特殊形式。

重力侵蚀(崩塌)
重力侵蚀(崩塌
重力侵蚀(泻溜)
重力侵蚀(泻溜
重力侵蚀(陷穴)
重力侵蚀(陷穴
重力侵蚀(崩岗)
重力侵蚀(崩岗
重力侵蚀(滑塌)
重力侵蚀(滑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