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刷技术发展状况
自唐初发明了印刷术后,首先得到佛教界的重视并积极使用。从玄奘时代只能印刷单页的佛像,到公元8世纪初印出质量很高的卷轴装《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说明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印刷技术已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
到了唐咸通年间,印刷技术更为熟练,这可以从当时的印刷品《金刚经》可以看出。
唐代中后期,印刷也逐渐在民间兴起。到唐代末期,印刷业已遍及全国很多地方。这时期的印刷品已从初步的试验阶段的少量应用,发展到较大数量的规模。如江浙一带刻印元稹、白居易诗文,炫卖于市井,处处皆是;司空图在其《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中说“有印本八百纸”,纥干作《刘宏传》雕印数千本。一件印刷品,一次就要印刷数百、数千本,在印刷初期阶段,已经不算是少数。冯宿在给朝廷的奏请中说,中央没颁发下日历之前,印历已满天下。可见数目不是很少。虽然当时政府已下令不准私印日历,由于民间的广泛需要,以及历书对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人们仍然等不及朝廷颁下新历,便自行印卖以供需求。而从市上出现的不同版本来看,说明印卖历书的人,不只是少数几家。
从文献与留存实物来看,当时,社会上主要有两部分人在从事印刷活动,即寺院和民间坊肆。唐代自太宗时,就对佛教表现出异常的热心。曾下令广度僧民、宠信玄奘、占地建寺。以后的几个皇帝主要都效仿太宗,崇佛、度僧、建寺,乃至自己亲自参加翻译佛经。因此,寺院遍及全国,凡皇帝敕建的寺庙,赐赠人、马、车、田庄。一个寺院相当一个庄园。寺院拥有众多僧民,占据大片土地。再加上善男信女的赞助,有足够的经济财源进行宗教宣传。可以雇佣工匠,大量地进行经、像、咒、传的雕版印刷,以不断扩大争取信徒,宣扬教义。
除寺院刻经之外,大部分是民间坊刻。从唐代遗存下来的实物中,可考的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此时,在扬越间、四川、江东、江西、淮南等地已经出现了一批以印卖诗文、历书、字书、阴阳杂记为业的手工业者。
唐代时印刷事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印刷品为数不少,内容也丰富多彩,印刷事业已日趋繁荣。
[上一页]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