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刷博物馆 > 源远流长的印刷术 > 清代印刷 > 清代的民间印刷    

 
  印刷术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
  活字印刷开创新时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发展
  古代印刷技术的转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术
  从现在走向未来
 

 

江浙的民间印刷
      

  自南宋以来,江浙一带就是全国印刷中心,有的印书作坊延续几代而不衰。这一带印刷最集中的是杭州、金陵、苏州、常州、无锡等地。特别是苏州的印刷,在清代有了很快的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名的印刷地区之一。

  扫叶山房是苏州印刷历史比较悠久的书坊之一。创设于明代后期,最初设在苏州。主人洞庭席氏。取古人校书如扫落叶之义,起扫叶山房为肆名。刻印经、史、子、集四部之书,以及笔记小说、村塾所用经史读本,多达数百余种。至光绪年间,还在上海、汉口等处开设分号,并增添铅、石、影印设备,业务范围逐渐扩大。扫叶山房刻有《十七史》;乾隆六十年(1795年)刻印的《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契丹国志》二十七卷、《大金国志》四十卷、《元史类编》四十二卷;嘉庆二年(1797年)刻印的《南宋书》六十八卷,世称《四朝别史》;嘉庆五年(1800年)刻印的《唐六典》三十卷、《东观汉记》二十四卷、《吴越备史》四卷、《契丹国志》、等,此时主持刻书的是席世臣。以上各书,字体仍仿汲古阁本,为扁方形。到同、光年间,扫叶山房刻书种类更多,数量更大,行销大江南北,常见的有《毛声山评点绣像金批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绣像评点封神榜全传》,《千家诗》,《龙文鞭影》初、二集附《童蒙四字经》(其它刻本无附《四字经》者)。刻印字画清晰,对儿童学习十分有益。清末民初,扫叶山房出版各书,多用新法石印,逐步代替了刻版刷印。

  清代中叶,苏州书坊刻书以小说为重点。据所见传世本有金阊书业堂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刻印的《说呼全传》十二卷,四十回、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刻印的《新刻批评绣像后西游记》四十回,附图十六幅、嘉庆十年(1805年)刻印的《英云梦传》八卷;还有金阊书坊黄金屋刻印的《新刻世无匹传奇》四卷,十六回、姑苏聚文堂刻印的《十子全书》、苏州四美堂刻印的《龙图公案》十卷,附图十幅等。

  道光以后直到清末,苏州的宝兴堂、聚文堂、绿荫堂、文学山房、三经堂等也刻印了不少书。

  苏州文学山房。主人江氏,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肆于苏州获尤街嘉余坊。刻有《望炊楼丛书》七种,《心矩斋丛书》十种等。又以木活字排印《江氏聚珍版丛书》(亦名《文学山房丛书》共四集)为最著名。绿荫堂刻有《国语》、《瘟疫论》等。

  金陵郑氏奎壁斋在乾隆年间刻印了《四体字法》。到光绪年间书版已多散售易主。其所刻《易经》,版销售归金陵富文堂。另外,南京的李光明庄、聚锦堂、德聚堂都刻印了不少书,李光明庄主人李光明,设肆于金陵聚宝门三山街大功坊郭家巷内电线局西首秦状元巷中,并设分肆于状元境口状元阁。所刻各书,前面多印有推广文字的告白启事。版心下刻李光明庄四字,有的还在刊叶附刻目录。据所刻《书经》刊叶目录所载,李光明庄刻印了一百六十七种书,计经部四十一种,史部六种,子部三种,集部五十二种,启蒙类二十四种,闺范类四种,医算杂学类二十四种,善书类十三种。据传本所见,刻书用两种字体,一是宋体方字,占多数;一是写刻欧体楷书,如刻《益幼杂字》,字体书写秀劲。书版多委金陵唐鲤跃雕镌,旌德李鸿才校字。李光明庄刻印的书籍在当时坊本中是比较好的。而聚锦堂、德聚堂所刻的书,纸墨刊工则不如李氏选择认真。

太平天国印刷的
《太平救世歌》

  杭州的印刷作坊可考的只有文宝斋、彗空经房、玛瑙经房、景文斋、善书局等几家。刻书内容多为戏曲、小说、佛经、启蒙读物及善书。

  在浙江的绍兴、宁波、余姚、慈溪、嘉兴,江苏的扬州、镇江、常州等地,也有一定数量的印刷作坊。扬州的文富堂,宁波的玉山房等书肆,刻印有《瘟疫论》、《瘟疫条办》等医类书籍。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将南京改为天京。太平天国政府为了印刷自己的宣传品,设有专门的出版、印刷机构,组织了当地的刻版力量,刻印了一大批图书。当地的民间印刷作坊,也多印刷太平天国所规定的书籍,多数为启蒙读物、医书、兵书等,可惜流传下来已不多。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