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总总说北极

  源远流长的历史

  顽强的北极生命

  资源开发与保护

 

 

 

   北极博物馆 > 资源开发与保护 > 北极与全球变化


北极食物链

  野生生物包括野生的动物和植物。北极脆弱生态系的核心就是这些生物及其构成的相对简单的食物链,这个链中倘若有一环被破坏,就足以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在北极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原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极难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不仅反过来导致环境的恶化,而且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在北极空旷的原野上,我们很容易看到生命循环的各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阳光;第二个环节是吸收太阳能和借着光合作用把它化为本身能源的各种植物;第三个环节是以植物为粮食的动物;第四个环节,则是那些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

  在北极,由于太阳只在一年的部分时间中照射较强,因此,上述的太阳能转化便反映出了一项简单的方程式:有阳光的日子愈少,植物亦会愈少;而植物愈少,动物也就愈少。在整个北极地区,从弱小的旅鼠到较大的驯鹿、北极狐、北极熊都有,但数目不多。由于食物链极其简单,因而也显得特别脆弱。北极生态系中的食物链是长期演化的结果,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其进化的每一个时期,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生态系统就将退化,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特别重视生态系中每一种野生生物的保护问题。也就是说在北极地区,食物链中的任何一环如果断裂,便会使整个系统受到无可挽救的重大破坏。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苔原才常常被人们称为脆弱的地区。

  影响北极的生态平衡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 生物种类成分的减少。举例来说,在北极陆地食物链中,如果最高级的捕食者-食肉动物(如熊、狼、狐等)遭到过量的捕杀,那么食草动物(如驯鹿等)的数量就会急剧增长。而北极植物极低的生产力难以承载过量的食草动物,就会造成植被退化。在北极恶劣的条件下这种状况难以恢复,反过来就会使大批的食草动物饿死,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解体。同样,海洋食物链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二、 环境因素的改变,尤其是环境被污染。随着人类对北极资源的开发,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环境问题,如大批驯鹿不得不迁徙到人烟更加稀少的地方去,来躲避人类的捕杀。

  三、 信息系统的破坏。如石油污染可导致鲑鱼迷路,无法溯河产卵;污染物破坏了某种雌性的性信息素,使其不能引诱雄性配偶繁殖,就改变了生物种群的组成,导致生态平衡受到影响和破坏。

  由于北极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十分严酷,生物资源不太丰富,在利用上又由于北极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具有环极性质,所以它的开发利用就带有全球性的影响,它的保护也属于国际性的保护问题。正如乌斯彭斯基在70年代所说的:“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特性既它们的单纯性和不稳定性,它们非常容易受人类经济活动损害的特性,它们的易变成分的地理分布特性,很自然地使整个北极地区自然综合体,特别是那些保护问题已超出个别国家的那些物种改变,因此签订更广泛得多的国际协定的必要性显得更加突出。”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