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动的大地

探索地震的奥秘

地震来了怎么办

唐山地震自救二十例

地震历史文物

现代地震研究

 

合作单位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
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
北京市地震局

栏目主编:王 越


earthquake22.gif (106 bytes)    地震馆 > 现代地震研究 > 地震活动图象   
   

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目前研究得比较深入的前兆性地震分布图象主要是地震活动空区和地震活动条带。

地震活动空区图

    地震活动空区是指在强震发生前的一定时期内,在未来的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水平下降,从而形成地震活动空区。通过寻找地震空区预测未来强震的地点和大小到时间,是利用前兆性地震活动图象预报地震的一个有希望的方法。

    利用地震活动空区预报地震的关键是要正确勾划空区,减少其不确定性。通过多次强震的对比分析,发现空区基本上都位于具有较强地震活动背景的地区。空区不仅有平静的一面,还有外围地震活动增强的一面,因此若能对照空区内外地震频度、能量、b 值等参数的变化来判定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大量震例的分析,还研究了空区面积、长轴,空区持续时间等与未来地震的强度的统计关系,它们在实际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效能。

    地震活动条带是指在区域地震活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地震震中由分散、凌乱状态转化为集中分布的过程中形成的;未来强震往往发生在这个条带上。有时还出现两面三刀支共轭性条带。通过条带内外地震强度、能量等的对比分析,可提高判定条带的准确性。还发现大震的主破裂面往往与条带的走向一致。

    从地震的时间序列中提取震净信息,是以震报震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开展地震预报中最早引起注意的震净现象。其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密集-平静-大震现象,即先出现相对密集的小震活动,然后又突然平静下来,随后发生较强地震。如邢台地震和海城地震。但在实际中并非所有密集小震活动后均出现大震,也不是所有大震前均有小震活动,这也正是地震预报的困难之一。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