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地区间的地震活动在发生时间上往往具有一定关系,研究这种关系的规律性,可为地震预报提供信息。
|
1975年海城地震的前震活动图象 |
相关地震:特殊的相关区其地震活动在发生时间上片往往具有同步性。各对同步地震间无震等待时间与它们同步活动的时间差之比很大,可达数倍至数十倍甚至更大,这说明相关地震的概率增益是明显的。在中国已找到不少这样的相关区。
地震窗:所谓地震窗,其实质是地震活动密集点的活动性涨落与其周围较大范围发生的较大地震的相关性,即点与面在相关。目前已发现的地震窗有:林县、太原、霍山、松潘、马边、乌鲁木齐、长岛等常时震群区;邢台、海城、唐山等余震区。
诱发前震:在一次大震发生前的不长时间(如半年)内,在其周围较大范围内发生的某些显著中强地震(一般为4级左右),往往预示着未来的大震将会发生。统计表明,诱发前震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前震序列:当一群地震发生后,如何判断未来的地震趋势:后面是否有更大地震发生,这群地震是否是前震序列?通过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发现利用地震序列的衰减系数h
有可能进行判定:当h 值小于等于1时该序列可能为前震序列,其后可能有较大地震发生;反之如h
值大于1,该序列可能为余震序列,说明主要地震已经发生,短时间内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另一种方法是利用U
值来判定。U 值的定义是在一个震群序列中释放90%的应变能需要的最短时间与全序列的持续时间之比。当U
值大于(等于)0.5时,其后可能有较大地震发生;若U 值小于0.5时,其后可能没有大震。另一种震群特征量--归一化熵值k
,也具有一定的预报信息。这几种判据,经上百组地震序列的检验,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多年的研究表明,上述各类征兆具有一定的前兆意义。但是,利用它们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概率性预报,离确定性预报尚有较大距离。因此,加强其物理成因的研究,综合这些征兆,力求建立适应这些征兆的物理模式,向确定性预报的方向努力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地震工作者的长期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