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珠兰 |
“佛主诞生之树--无忧花”
“佛主圆寂之树--娑罗双”
据佛经介绍,佛主释迦牟尼的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于他的外婆家花园里的一株无忧花(Saraca sp.)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Ficus
religiosa)下和圆寂于两株娑罗双(Shorea sp.)树下。这样,佛教便和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按西双版纳傣泐文经书《二十八代佛出世记》的记载,佛教共有28代佛主,每一代佛主5000年,释迦牟尼是第28代佛,每一代佛主均有其“成佛树”。
|
地涌金莲 |
傣族的佛寺高大、金碧辉煌,其建筑风格主要是由“凤凰展翅”的民居“竹楼”演化而来的。建盖佛寺需要特殊的木材,如柚木(Tectona
grandis)、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Var. velutina)、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和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等笔直、坚硬、抗虫蛀的木料。佛寺里的各种木雕菩萨、神兽、神器都要选用不变形、不翘不裂的柚木、云南石梓和树菠萝(Artocarpus
heterophylla)等的木材。赕佛点的佛灯用特殊的木本植物如铁力木(Mesua
ferrea)和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的种子油。小男孩当和尚和僧侣的级别晋升,以及为佛像沐浴均要用一些特定的植物香料如香樟(Cinnamomum
spp.)、蒲桃(Syzygium spp.)和蛇藤(Acacia rugata)等“神木”、“神豆”和“仙草”所煮成或浸出的“圣水”沐浴。赕佛的贡品中有槟榔(Areca catechu,古代西双版纳曾以槟榔作为货币)古代西双版纳曾以槟榔作为货币,香蕉(Musa
nana)、芭蕉(M. sapientum)等水果和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莲(Nymphaea lotus)、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var.
sinicum) 、黄姜花(Hedychium chrysoleucum)等花卉,以及用金纸剪成的菩提树叶片等。赕佛的食物和物品要分别用红木(Bixa
orellana)、栀枝花(Gardenia sootepense)的花果和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的根所提炼的色素染成红色、黄色和橙色,而僧侣的袈裟则要用巴戟天的色素染成黄色。
|
佛教与植物 |
每个佛寺都有一个用矮墙、竹篱或绿篱围成的庭院,面积大小不一,其中栽有数十种至上百种的植物。在这些植物中除了一些水果供僧侣们享用外,还有上述28代佛主的成佛树和与佛事活动有关的常用植物,以及作为书写经文栽体的原料植物贝叶棕(Coryphy um-
braculifer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对于佛寺庭院栽植的植物种类虽然可多可少,但佛教规定的“五树六花”是必不可少的。“五树”是菩提树、大青树(Ficus
altissima)、贝叶棕、槟榔、糖棕(Borassus spp.)或椰子,其中有的是佛树,有的是刻写经文所必备和赕佛所必需的;“六花”是指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Michelia
champaca)、鸡蛋花(Plumeria rubra)和地涌金莲(千瓣莲花Musella lasiocarpa)等,有的是佛树,有的是赕佛所必备的。对于“五树六花”,传说是有一个知识渊博的“阿占”(管理佛事活动的人)提倡的。他告诉人们,景洪之所以美丽,就是有五种树和六种花,也有大象和孔雀。大家很同意他的看法,所以僧侣们带头在佛寺先种了这些树木和花卉,也饲养了孔雀。后来“五树六花”就传遍了西双版纳,加上大象和孔雀,成为了西双版纳的重要特征。
这样,一个佛寺庭院就成了一个“佛教植物文化园”。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已与西双版纳总佛寺合作,开展了佛教植物文化的研究,并把其研究结果应用于丰富佛寺庭院的植物。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