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防护措施
应急防护措施,是指在核电厂发生事故情况下,为避免和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剂量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1.根据事故阶段和照射途径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一般将核事故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阶段。由出现明显的放射性物质释放的先兆(即开始认识到可能出现场外后果)到释放开始以后的最初几小时的这段时间。 (2)中期阶段。从放射性开始释放后的最初几小时起一直延续几天到几星期的这段时间。一般说来,本阶段开始时,大部分释放已经发生,而且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可能已沉积于地面,除非释放的全是惰性气体。 (3)晚期阶段。也称恢复期,自事故中期之后延续几周到几年的这段时间。 当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时,应根据事故不同阶段可能的照射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见表2。
表2 不同事故阶段可能照射途径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可能的照射途径 |
事故阶段 |
防护措施 |
1.来自核设施的外照射 |
早 期 |
隐蔽,撤离,控制通道 |
2.来自烟羽的外照射 |
隐蔽,撤离,控制通道 |
3.吸入烟羽中的放射性物质 |
隐蔽,服稳定性碘,撤离,控制通道 |
4.皮肤和衣服受污染 |
中 期 |
隐蔽,撤离,人员去污 |
5.来自地面沉积物的外照射 |
撤离,避迁,地面和房屋设备去污 |
6.吸入再悬浮的放射性物质 |
晚 期 |
避迁,地面和建筑物去污 |
7.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 |
控制食物和饮用水,使用未污染的饲料喂养牲口、家畜 |
2.隐蔽
隐蔽是让人们停留在房屋内,关闭门窗,关闭通风系统,再采取简易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隐蔽对于防护放射性烟羽和地面沉积外照射非常有效,对减少吸入产生的内照射也有一定的效用。
隐蔽也是场外应急状态时首先要采取的措施。
3.服用稳定性碘片
服用稳定性碘片,可以阻断人体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其原理是让稳定性碘在甲状腺中呈饱和状态,则放射性碘就不能为甲状腺所吸收,从而排出体外。在吸入放射性碘前6小时之内或吸入放射性碘同时服药,防护效果在90%以上;吸入放射性碘6小时后服药,只有50%的效果;12小时以后服药已经无效。服用量是按成人在最初24小时服用一片(相当于100毫克碘当量),一天后服用半片(相当于50毫克当量),连续服用7-10天,总量不超过1克为准。儿童减半,婴儿再减半。
4.食物和饮水控制
对放射性污染的水和食物进行控制,叫做食物和饮水控制。
对污染的水和食物进行控制是事故中后期(特别是后期)针对食入照射途径采取的防护措施,以控制或减少污染的水和食物产生的内照射剂量。
在事故情况下,省核事故应急委员会将安排对可疑区环境中的各种食物及饮用水进行采样和测量分析,一旦发现超过控制标准就立即进行食物和饮用水控制。此时,公众对控制区范围内食品和饮用水应该采取不采收、不食用、不销售、不运输。
5.出入通道的管制
这是在核事故场外应急时必须采取的应急措施,主要是控制人员、车辆、船只进出受事故影响的地区,以防止或减少污染扩散。
6.撤离
根据气象条件,当估算和测量到某区域范围内的公众受到外照射剂量可能超过应急控制标准,可以组织公众暂时撤离该地区,避免或减少烟羽外照射、地面沉积外照射和吸入内照射给公众带来的严重危害。
7. 去污
放射性去污是指采用各种手段从被污染的表面去除放射性污染物的过程,以减少对人员的照射剂量,并使污染地区可以使用。
核事故场外应急时,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是由事故的早中晚期核电厂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的不同的照射途径决定的。见表2。
8.发布应急信息命令的方法
核电厂事故进入场外应急时,省核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将各种命令和信息及时传给公众,以便使各有关专业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使核电厂周围公众了解事故情况,做好应急准备。目前采取的方法有:
(1)通过行政系统逐级发送应急命令。核电厂事故进入厂区应急时,各级应急组织的大部分都已启动工作。在场外应急状态时,全体启动工作(包括行政村),应急命令可以通过专用电话和会议逐级传达到广大公众。
(2)电视播放。核电厂事故场外应急时,一般的信息和命令、核应急知识、需要公众采取什么行动,将通过当地的电视台播出,此时核电厂周围公众不管是白天和黑夜,应通过电视连续接收信息和命令。
(3)电台广播。核事故时,利用应急计划区内的县级有线广播系统或无线广播,及时播放应急知识和信息。届时,公众立即进入室内打开收音机或有线广播即可收听。
应急计划和应急准备
发生核电厂核事故时的正确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