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从科学到政治的现实

  非洲的干旱、美国的暴雨、中国的暴雪,虽然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这些极端个案和全球变暖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全球变暖将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未来水世界》到《后天》,影视作品试图展示给我们的,已越来越靠近“现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评价说,“如果我们不立刻采取有效行动,那么气候变化将更剧烈,更难以处理,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必须设想出能够保证全社会积极参与并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既可以刺激经济,又能够解决致命的环境问题,确保我们给下一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日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东道主丹麦官方向媒体宣布,首相已向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发出了邀请,已有60多个国家领导人确认参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宣布将出席这次会议。舆论认为,多国首脑的参与,或许会增加哥本哈根达成有效协议的机会。但是,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直存在严重分歧,错综复杂的气候变化外交格局,决定了气候谈判长路漫漫,这场举世瞩目的全球空前合作能否善终,科学与政治能否殊途同归?哥本哈根,让我们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