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竹子十分熟悉,自古以来,中国人爱竹成癖,称松、柏、竹为“岁寒三友”。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宁可吃无肉,不可住无竹”的诗句被广为流传,而他的“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纸,戴者竹冠,其所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的描述则把竹子的用途加以较全面的概括。无独有偶,在西双版纳傣族的民歌里也有“有寨就有竹林绿,有竹就有人家住”的佳句,描述了这里各民族与竹子的密切关系。
|
鱼罩,直径50cm,高60cm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有竹子种类逾百,满山遍野,竹浪起伏,而各民族村寨也是凤尾竹掩映,十分秀丽。各民族对于竹子的利用,除了苏东坡所言者外,还有很多独特的鲜为人知的趣事。食用的竹笋除了人们所熟悉的鲜笋外,还有干笋(笋丝、压笋、浪笋、笋花)和酸笋(干笋丝、水笋丝),尤其腌酸笋是竹笋制品中的上乘者,烹调的“酸笋鱼”、“酸笋鸡”都是傣族的传统风味名菜;煮苦笋、烧苦笋蘸“喃泌”(酱)是傣家人喜爱的传统吃法;而把竹笋切碎、舂烂、煮干后做成的“喃泌诺”(笋酱)更是桌上的珍品,能使人胃口大开。对于竹筒的利用最有趣味的是用竹锅煮东西,用竹筒煮水或煮茶而具竹子的特有清香味。烧水久了,竹筒壁薄如纸,传热很快,水容易烧开,成了傣家最珍爱的“锅”;用糯米香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的竹筒装糯米和水,放在火上烧烤而成的竹筒饭,有一层竹内膜包裹,既具竹子的清香,又具糯米的浓香,是餐桌上最有名的主食。在泼水节时,有必不可少的节目“放高升”(放土火箭),一支支喷着绚丽烟火的长火箭射向蓝天,吸引了欢乐而拥挤的人群。制作高升,除了火药外,装火药的长筒、控制火箭的长杆和所搭的发射台都是用竹子做成的。
|
捕鱼笼,长100cm
|
西双版纳各民族对于竹子的依赖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他们的日常生活、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等均与竹子有关,并积累了栽培、加工和利用竹子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竹子文化。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