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沙尘何处来?
对2000年春天以来十余次肆虐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暴进行研究表明,沙源即强度供尘区主要来自内蒙古中部与河北省北部约2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些地区从行政区划上看主要是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和河北省的承德-张家口以北的坝上地区。从生态环境看,这一地区包括河北坝上以及锡盟南部农牧过渡区、锡盟牧区以及浑善达克沙地三部分不同生态环境的地区。
(Ⅰ)围场、多伦、宝昌、化德、康保等县是我国北部的农牧过渡区,这些地区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其自然植被为草原,农牧业利用历史很长,粗放的耕作,使农业土地退化严重,土壤表层粗粒化,有机质含量低于2%,结构很差,极易风蚀,是这次沙尘暴三大沙源之一。(Ⅱ)浑善达克沙地,分布于多伦、兰旗、白旗境内,总面积达29220平方公里,大部地区都已固定,其天然植被为疏林草原与沙地草地。但由于樵采以及放牧活动,使得沙地活化,从而极易引起风蚀,是我国几个著名沙地现代活化过程比较明显的沙地之,是今年沙尘暴又一沙源。(Ⅲ)浑善达克沙地以北的牧区,是我国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地区,年降水量150-350毫米之间,由于过度放牧,草原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盖度较小,鼠害频繁发生,土壤有机质降低,局部地区农垦,极易引起风蚀,这也是今年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
上述三个沙源地区共同的自然条件特点是基质较粗,气候条件恶劣,降水量350毫米左右,自然植被主要是草原。局部地区有森林、草甸、沙地植被。在如此严酷的条件下,长期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土地退化,土壤结构破坏,使本来粗的基质变得十分松散。土壤沙化,有机质降低,极易引起风蚀。而这些长期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在不同地区有些差异。因而在治理上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下一页]
|